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享年79岁。
宗庆后曾三次问鼎中国首富,娃哈哈甜蜜了很多人的童年。鲜为人知的是,娃哈哈还温暖过一代重庆涪陵人的记忆。
时间拨回1994年,彼时,娃哈哈正相继开发果奶等新产品。然而,新产品的涌现,也加大了对物流能力的考验。若不改变仅由杭州一地生产的局面,成本将高得吓人。面临严峻的形势,宗庆后决定走一条外地建厂的新路。
娃哈哈的第一座外地工厂,就设立在重庆涪陵。那一年,国家号召企业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值此之际,宗庆后觉得,“没有东西部整体的富裕,国家强不起来,我们就是实实在在地去西部干。”
其实,来自内部的阻力不小。但是,宗庆后还是顶住了压力,一是要“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二是图“离市场更近一些”。于是,娃哈哈就在西部实实在在干起来了。
来自涪陵的同事告诉我,娃哈哈解决了好多就业,当时在那里上班收入很好的。数据验证感受:新工厂投产第一年就创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当年就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
不夸张地说,这个故事,是民企投身国家建设的写照。厂子不大,但为很多人创造过美好的生活,为东部支援西部留下过鲜活注脚。正因如此,今天的涪陵人,还记得“我们有个公交站,‘娃哈哈到了’贯穿我的整个童年。”
可见,宗庆后留下的,不仅是商界传奇,更是情真意切的感动。人们怀念“AD钙奶之父”,也发自内心向一位民营企业家致敬。
杭州清泰街160号的小院外,花香和哀思在寒风中弥散。这是娃哈哈总部的旧址,也是宗庆后奋斗坐标的原点。网约车司机桑师傅接到不少以此地为终点的订单,他说,“多好的一位企业家啊,有情怀又实干,太可惜了。”
情怀、实干,的确是对宗庆后最质朴、最凝练的概括。
他的情怀,是用全部的心血浇灌品牌。谈及娃哈哈,他说,“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他的实干,是做个“第一勤奋的人”。从蹬三轮卖冰棍的小贩,到一天在岗超16小时的董事长,再到带货主播……宗庆后一生踩着时代的鼓点奔跑。他觉得,人不干活,老得快。
宗庆后写就自己的精彩,也是一代民企人的缩影——于时代弄潮,于实处兴业,于发展中共享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娃哈哈。”时代的机遇下,每个凡人都有崛起的可能。谁吃苦耐劳,谁创新竞争,谁就有机会成为时代的主角。
所以,悼念他的还有业界同仁。“小米”的雷军说,“非常钦佩”;“华立”的汪力成说,“一代楷模”……所有的怀念和敬仰,显化出一种氛围:认同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礼敬为发展献力的创业者。
这种氛围,越来越浓厚;这种礼敬,以行动来彰显。2023年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政策接连落地;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开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无不在强调为民营经济壮大提供利好与保障。
我想,对宗庆后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守护更多民营企业的成长、扶持更多企业家的梦想,让后辈更加敢闯敢干。
那年,宗庆后说,“涪陵,我是一定要来的。”宗庆后的入渝启示里,一个篇章或许是,怎么让更多“宗庆后”坚定地说一声,“重庆,我是一定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