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对“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任务举措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提出要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国有企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支柱。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面临“庞大臃肿”“疲软涣散”“出血点多”等问题,亟需聚焦这些问题深化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统领,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发挥党建“领航标”作用,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正确方向。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也事关国有企业兴衰成败,国有企业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穿改革全过程。一是保持政治定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二是坚定战略定力。强化党建统领,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对于稳固经济基本盘、增强发展韧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功能放在优先位置,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这一改革导向,推动国有企业在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增强改革定力。改革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国企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推动问题解决、防范化解风险,以此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挥党建“压舱石”作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提质增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国有企业要想在改革攻坚中取得突破,就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一是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推动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健全党领导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升议事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着力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二是增强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作为抓手,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引领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奋斗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前沿和一线。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把做好党建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群团组织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紧密结合,融入“止损治亏”“瘦身健体”、优化重组等全过程各方面。
发挥党建“发动机”作用,增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探索创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必须持续加强和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让党建的“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一是注重制度激励。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动态考核、多元评价,充分体现创新“关键变量”、人才“关键要素”的“杠杆”作用。加强对职工的成长激励,为不同类型职工定制培训机会和晋升渠道,激发队伍的整体活力。二是坚持文化铸魂。文化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要注重发挥文化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独特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做好企业文化的提炼宣传与推广实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职工思想引领,营造鼓励创新、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氛围。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推进改革。要完善改革攻坚监督问效机制,健全常态惩治腐败的震慑机制,统筹推进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推动国有企业做优做强。
发挥党建“熔炉器”作用,提升国有企业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选优配强国企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国有企业的“火车头”,是改革攻坚的中坚力量,必须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通过全方位分析、全口径筛查、全要素比选等,从严把关、择优选配。二是在真刀真枪中考察锤炼干部。把改革攻坚作为考察、识别、历练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战场,把真正肯干事、有能力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着力培养“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在推进国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三是发挥党员干部在改革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制度激励、榜样倡树等,推动党员干部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改革的“舵手”、开路的“先锋”、连接企业与群众的“桥梁”,带领国企广大职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