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每一种人生都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重新发现重庆之美谁鼓舞了我用绘本“打捞”历史
第004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编前语
每一种人生都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
重新发现重庆之美
谁鼓舞了我
用绘本“打捞”历史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茅奖边上⑥

每一种人生都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

单士兵

  作品简介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小说中还包括北京钟鼓楼、四合院的变迁,饭馆、结婚风俗的变化,武术方面的知识等,还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特色,例如“什刹海”“豆汁”“地安文化大街”“老人岛”“荷花市场”等。

  晨钟暮鼓,岁月无声;市井百态,悲欢离合。

  在一个热衷于讲述大历史的年代,很多人会习惯于宏大叙事,缺乏在时间隙缝里找寻小人物喜乐悲伤的耐心。于是,历史有时就成了一面光滑的镜子,很难看到其中值得抚摸的年轮褶皱。

  还好有文学存在,它总是能撕开历史表层的那些保护膜,让人们在岁月的精细纹理中,触摸到大历史背后普通人的命运起伏,感受到世道人心的细微变化。

  钟鼓楼,既有时间的印记,又是空间的所在,二者延展出来的概念,就是历史。刘心武的小说《钟鼓楼》,透视的正是历史大转折之下小人物的秘密心脏。正如作者刘心武在扉页这样写:“谨将此作呈献,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

  《钟鼓楼》把时间聚焦于1982年12月12日早5点到下午5点的12个小时内,讲述了北京离钟楼鼓楼不远的一座普通四合院内的故事。小说以薛家的一场婚宴为主干,在上面生长出众多枝蔓,把四合院内9户人家以及相关联的40多个人物连接起来,像是一幅有着浓郁京味的《清明上河图》。

  小说中,刘心武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带着读者一路走过银锭桥、什刹海、后海等等地方,讲述了钟鼓楼的历史、计时方式,以及北京的一些传说故事,为人物的差异和冲突铺上特有的文化底色,让历史的暗影和时代的光亮形成交错衬托。

  从大时代背景来看,1982年离动荡岁月结束已经6年,以刘心武作品《班主任》等为代表的“伤痕”文学逐渐隐退,文学步伐从“反思”向“改革”进行转身,昔日伤痕也正在成为具有“历史感”的记忆。

  从具体时间符号来看,12月12日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小说最后一章写到张秀藻与荀磊邂逅,在对表校准时间,荀磊感慨地说:“十二月十二!双十二!唉呀,你看,我差点忽略了——这是爆发‘西安事变’的日子啊!多少周年啦?”

  那一刻,两个年轻人彼此对望,灵魂碰撞,意识到历史才是那种无形而坚实的东西,能够超越生命和情感。价值共鸣让他们感叹时间的流逝,思考自己应该奔赴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也决定要和更多同代人来深聊这个主题:“时间——历史——命运——使命”。

  这就是强大的历史感,能唤醒人的责任使命,也能提升人的审美价值。比如,那一刻,张秀藻就觉得,以往喜欢维克多·雨果的爱情诗,现在觉得雨果弥留之际留下的这句话更动人心魄:“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

  “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是雨果一生写照。但,即便是普通人的命运,也注定要在幽暗与光明的地带徘徊选择。这正是《钟鼓楼》所阐释的生活真相。

  历史不是命运安排的包袱。同样在社会底层,有的人从阴沟爬出,从此向阳而生;有的人却沉迷幽暗,长久陷于泥潭。

  路喜纯,出生于底层,屡遭歧视,被撕开伤疤,他没有自轻自贱,反而格外自重,不自卑,不屈服,不放弃,终于迎来命运向好;荀磊,一个内心始终有光的人。在特殊年代,别人都觉得没有希望,他仍然坚持学习,通过自我的横向对比,来寻求人生突围,最终因成绩优异被外事部门录取。

  反之,像卢宝桑那类深受“丐帮文化”影响的小混混,没有自醒,不愿反思,不仅未能祛除身上的劣根性,反而不断放大人性的恶。

  时间总能让人们活在巨大的落差中。澹台智珠,一位极具才气与名气的京剧演员,在动荡年代背负不应有的污名罪名,不堪侮辱,自杀未果,经过呆滞、麻木、消沉、绝望,又渐然回转到冷静、认命、无求、开通……

  在人生最落魄,对艺术最绝望的时候,澹台智珠嫁给了憨厚强壮的车工李铠,二人一度相亲相爱,彼此搀扶依靠。1977年春天,澹台智珠也迎来自己的春天,她嘶哑的嗓音恢复了阔亮,僵硬的身体又变得轻柔,于是,决定重返舞台。然而,丈夫李铠开始对她怀疑,日渐粗暴,以各种伤害阻挠她拥抱艺术,澹台智珠再次陷于崩溃。

  文化差距拉大心理裂痕,观念分歧带来人性伤害。

  人生有迷茫,爱情有荒唐。慕樱,在中学即将毕业前,读到抗美援朝残废军人的光辉事迹,在盲目崇拜中写信进行疯狂追求。与英雄结婚后,也曾有过短暂的幸福时光,但当她遇到有艺术气质的葛尊志后,就坚决放弃英雄,投向艺术家的怀抱。再婚后有了孩子,葛尊志不再欣赏艺术,而是投身于家务俗世,这让慕樱掉入新的失落中。很快,她又爱上一个丧偶的老干部……

  这是堕落还是觉醒?是自我还是自私?《钟鼓楼》里众多的小人物,也都站在那个社会转折点,身后是历史漫卷的风,面前是发展开阔的路。新旧观念碰撞出怎样的世道人心,刘心武选择了开放式的结尾,对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都给出疑问,进行猜想。而这一切,只有“钟鼓楼将成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

  历史摆出问题,时间给出答卷。个人命运与时间老人的碰撞到底能产生怎样的历史感,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永远值得厘清和固化。

  每一种人生也都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唯有逐光而行,才能走出幽暗,看见一片无比光亮的天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