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村BA”背后的乡村文化盛事惊喜:阳澄湖大闸蟹安家九龙坡洋气:智能大棚助飞蘑菇种植业我市首张林地经营权证在城口颁发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场“村BA”背后的乡村文化盛事
惊喜:阳澄湖大闸蟹安家九龙坡
洋气:智能大棚助飞蘑菇种植业
我市首张林地经营权证在城口颁发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看家乡
福建省大田县上京镇:
一场“村BA”背后的乡村文化盛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上京镇“村BA”比赛现场。记者 陈维灯 摄\视觉重庆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这个春节假期,部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各地农业新变化,对话农民新理念,感受农村新气象。

  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看家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月8日,腊月二十九,龙年春节已近在眼前。

  上午,小雨淅淅沥沥洒落福建省大田县上京镇上京村,整个村子烟雨迷蒙。

  可在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广场上,一座黄色大棚里人声鼎沸,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上京镇首届“村BA”恰如寒冬腊月里的一把烈火,点燃了十里八乡的热情。

  “村BA”2月6日开赛。由上京镇各村组成的代表队,将在为期8天的赛事中,用运动和激情,为村民带来一场文体盛宴。

  除了“村BA”,春节前后,上京村还将举行移风易俗主题书法展、摄影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田板凳龙巡游表演等一系列文体活动,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一系列赛事

  冠军队的奖品是一头猪!奖品不重要,重在参与

  “之前镇里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开会,商量着要在春节前后举行‘村BA’。”赛场上运动员们激情四射、全力以赴,观众席上,上京村党支部书记陈乘耿和记者聊起了上京镇首届“村BA”的由来,“希望在春节假期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也借这个机会让各村交流如何更好地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

  “村BA”赛事确定后,作为场镇所在地的上京村自然成了首选举办地。

  为此,上京村村委会出资两万余元,将村委会办公楼前活动广场上的水泥地篮球场改建成塑胶地面篮球场,并配置了电子计时器、电子记分牌等设施设备。

  “考虑到春节前后时常有雨,为保证比赛正常进行,我们又在篮球场上搭建了遮雨棚。”陈乘耿介绍,除了除夕当天未安排比赛外,赛事从腊月二十七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四。

  作为上京镇首届“村BA”,奖品也极具乡村特色。

  “冠军队的奖品是一头猪,亚军奖励一只羊,季军则奖励10只鸭子。奖品不重要,重在参与。”上京镇赤水村篮球队队员魏祥承对镇里举办“村BA”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前春节前后,村里很多人不是打牌就是喝酒。有了‘村BA’,大家可以好好运动一番、交流球技,而不至于成天泡在牌桌、酒桌边,这样的活动要经常举办。”

  一副副春联

  寄托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500多副春联火热派送

  球场上,欢呼声、加油声、尖叫声此起彼伏;球场外,在广场另一侧,有一群人正挥毫泼墨。

  “好景常临康乐家,吉星高照永平安。这春联好,我这就拿回去贴上。”人群里,村民陈源淼从上京中心小学教师叶正兴手里接过一副刚写好的春联,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们把已经放寒假的叶正兴、田有菁、田有多、田富鸿、田成翁几名老师请了回来,再加上本村村民陈维忠,免费给大家写春联。”陈乘耿笑着说,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纷纷为这一活动点赞。

  “接吉祥百福临门,迎富贵四季平安”“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龙飞凤舞千家喜,鸟语花香万户春”……当天,现场共送出了500多副春联。

  “接到陈书记的邀请,我们都很激动,能给村民写春联是我们的荣幸。”叶正兴告诉记者,接到邀请后,几位老师怕现场忙不过来,就提前写好了300多副,现场又写了200多副,“总算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陈乘耿介绍,如今上京中心小学和上京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书法兴趣班,教授孩子们写毛笔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希望孩子们都能学有所成,用不了多久,就能自己写自家的春联。”

  一条板凳龙

  全村参与!板凳龙最长达千米,走街串巷非常壮观

  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广场一侧,村委会办公楼大厅里,一个用竹篾扎制的板凳龙龙头已现雏形。

  大田板凳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京村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行板凳龙巡游表演,而准备工作则开始于春节前。

  “板凳龙在上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正在制作的龙头前,陈乘耿骄傲地说起上京村迎舞板凳龙的历史。

  传说,唐朝御史中丞范元超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入大田县玉田村。因思乡心切,范元超常忆起故土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于是令族人用一张张长条板凳衔接成长龙,由后生们扛着游走,称“板凳龙”,以此寄托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

  “板凳龙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龙头和龙尾一般由村里制作,龙身则由各家各户准备。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两桥龙身。”陈乘耿介绍,一桥龙身长约两米,设有蜡烛插孔,由4根立柱构成骨架,再用竹篾扎制出“N”形龙身,糊上白纸、绘上龙鳞,再在立柱顶端缠上龙须、喷洒防水清油,“迎舞的时候板凳龙首尾相接、点上特制‘龙烛’,最长能达千米,走街串巷,非常壮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传承千年的大田板凳龙,正在乡村阡陌间书写着龙腾盛世。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