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小平 |
|
文天平 |
|
刘壮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
华騳骉 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
廖成林(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重庆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必将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的关注和热议,大家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展开探讨。
访谈嘉宾:
市人大代表、沙坪坝区委书记 唐小平
市人大代表、潼南区委书记 文天平
市政协委员、武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壮
市政协委员、长安汽车首席专家、董事长业务顾问 华騳骉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廖成林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周盈
新质生产力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重庆日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它对壮大现代化产业有何意义?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全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新质生产力”。
唐小平认为,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综合因素催生的生产力,必将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需要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核心支撑,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资金链、完善人才链。”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新’,如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场景,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撑;关键在‘质’,体现在科技创新含金量、低碳发展含绿量、数字转型含新量,特别是数据、算力等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赋能生产力升级,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变量;根本在‘生产力’,将促进生产要素碰撞,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活力。”文天平说。
两位代表的观点引起了委员和专家的共鸣。刘壮认为,新质生产力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华騳骉说。
在廖成林看来,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将催生出新的物质化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和带来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
促进科技与产业良性循环
重庆日报: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重庆不但实现了经济总量的稳健增长,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突破。
目前,潼南区正以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为主抓手,奋力突围、强力突破,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正加快壮大优势产业、布局‘新星’产业,加快企业转型提质。”文天平说,潼南区围绕构建壮大“3+3+N”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体推进稳链强链、基础再造、能级跃升。同时,不断创新培育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数智科技、太空产业、双碳产业等“新星”产业集群。比如加快建设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推动天河超算重庆分中心落户潼南。
唐小平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关键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推动产业化、市场化,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他说,沙坪坝区正谋划实施“星耀沙磁”计划,迭代升级工作思路,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造未来科技、数字软件、生命科技、医疗器械“4+N”创新平台,优化要素配比、深化“四链”融合,推动生物疫苗、光纤传感、声景大数据、精密传动等10个方向科研成果转化,已落地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产业。“2023年,沙坪坝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同比增长70%,位列主城都市区第一。”
沙坪坝区、潼南区走深走实创新之路,武隆区也着力从创新中寻求质量和效益。刘壮介绍,武隆区明确提出2024年为“质效提升年”:以自主知识产权固定翼飞机和大涵道载重无人机生产为突破口,为我市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性和变革性生产力;以旅游装备制造为切入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千亿级旅游市场提供装备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华騳骉表示,推动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长安汽车销量,尤其是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成效。”
廖成林则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产业体系,要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推动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产生和升级;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和重新选择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领域、新赛道;以凤凰涅槃的精神转型和重构传统产业及其体系,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重庆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有哪些难题亟待突破?哪些短板亟待补齐?
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差距,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有差距,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代表、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实现突破和补齐短板。
唐小平说,沙坪坝区精准施策,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破题。比如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坚持以产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推动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各类资源高位嫁接、产生化学反应。“目前,全区已建成开物工业等3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去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5亿元、增长85.3%。”
文天平表示,当前,潼南区正强化核心技术支撑、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育高精尖人才,加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比如,我们正推动产业链与资金链融合,加强与国内知名机构和基金合作,加快成立潼南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专项基金,发挥信用贷款、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等金融工具作用,切实配齐补强资金链。”
刘壮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市一盘棋的高度谋划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大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对对应产业具有支撑性的研发型、技术型、经营型、技能型金字塔形人才队伍。
华騳骉表示,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要再上新台阶,需要在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圈等方面寻求破解。他认为,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观念问题以及保持前瞻性、战略性思维,保持面向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维也至关重要,“目前需要更多学习‘模板’,需要有效解决好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及其他资源整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