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9点,电视屏幕里出现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的画面。
不同于以往,屏幕画面左下方多了一个小小的窗口,手语翻译员正用流畅的手势同步翻译会议内容。一天前的政协开幕会,同样设置了手语翻译,这是重庆两会首次引入手语同传。
通过翻译员的手语播报,全市34万听力残疾人可以看见两会,了解重庆发展的变化。
进行此次大会现场翻译的是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老师——杨小娟。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如此艰巨的任务。”杨小娟坦言,虽然已经有十多年的手语教学经验,但两会手语翻译依然是巨大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
一是时间短,从接到这个任务到大会正式开幕,她只有一周多的准备时间。在这一周里,还有学校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留给她的时间非常少。
二是任务重,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不少专有名词,这些词语日常都不会用到,必须提前查阅资料,确定翻译方式,尽量以更准确、简洁但又保持严谨度、严肃感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三是强度大。1个半小时的开幕会,杨小娟必须独立完成手语翻译工作,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考验。
能够顺利完成本次任务,除了杨小娟个人的努力外,还离不开重庆市启聪学校副校长刘刚和教师彭劲的帮助,3个人组成了本次两会手语播报的“天团”。“我们提前把前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拿出来学习,字斟句酌确定每个手语动作。针对《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没有的词语,我们又仔细研究表达方式,努力让每一位听障人士能更好地理解。”
直播前,对于服装选定、机位远近、手势幅度、是否采用同步唇语等其他细节,杨小娟和相关负责同志反复推敲,再结合其他省市的经验和以往直播翻译中残疾人观众反馈,才最终确定。
“终于拿下了!”会议结束后,杨小娟瘫坐在椅子上。
“本次两会设置手语翻译的初衷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市人大有关负责人说,为让广大残疾人更直接地参与到政治文明建设中来,在重要会议现场及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手语翻译已成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
今年,是重庆两会手语播报亮相的第一年。一个小小的手语翻译“小窗口”,不仅关乎人文关怀,也体现了重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