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先行” 教育升级绘“盛景”荣昌 做深做实“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创新“114”模式 打造民中特色“大思政课”
第020版:奋斗正当时 2024年重庆两会专题
上一版   
党建引领促“先行” 教育升级绘“盛景”
荣昌 做深做实“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创新“114”模式 打造民中特色“大思政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
创新“114”模式 打造民中特色“大思政课”

  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支点,两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大思政课”的“114”模式,即依托学校基层党建平台,围绕“大思政课”中心,利用学科教学、实践体验、活动浸润、民族认同四种路径,开辟出“党建+思政”工作新局面,打造出新时代“大思政课”民中模式,助推黔江区加快建成渝东南教育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融入学科教学

  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新的时代和形势背景下,黔江民族中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让每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下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盘棋’。”黔江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陶庆明表示。

  如何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黔江民族中学以“深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广泛持续教研”破题。学校以教研组为载体,打破思政课的学段壁垒,形成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格局,实现优质教学内容、资源共享;积极开展新课标新课程学习,吃透国家统编教材;广泛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赛课活动,以赛促教;常态化开展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开设《公民知行》等校本选修课,强化课程建设等。

  近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师先后获得重庆市高中思政课优质课比赛二等奖,重庆市高中政治论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教研组顺利结题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案例教学运用于渝东南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并成功立项重庆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思政”视域下党建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研究》,创新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大思政课”的“114”模式。

  善用实践活动

  浸润式思政教育绘就人生底色

  近日,黔江民族中学隆重举行“凝聚青春力量 践行使命担当”主题班歌大赛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教育活动,全校学生在昂扬的歌声中,凝聚青春力量,诠释青年担当。

  这是学校积极开展“大思政课”主题系列活动,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学校团委副书记向孝学看来,“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融入实际、理论用于实际,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思政教育充满活力。

  对此,学校利用周边小南海、濯水古镇、马喇农场等本土资源,组织学科探索、实践体验等多种多样的研学旅行,定期开展“巩卫民中人”、“青春伴夕阳”、农业体验、少年提案等多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还依托社团、团委广泛开展机器人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展、成人礼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

  黔江民族中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方式,用更深刻、更直观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皆创佳绩。2023年,学生秦梅的美术作品《通往美好明天》在全国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中获优秀作品;学校报送的《小公民法治故事——高空抛物漫画集》被收录进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宣传手册。

  强化民族认同

  大力弘扬渝东南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10月,黔江民族中学市级精品课程《律动的黔江号子》课程组多次组织师生去南溪号子的发源地和小南海山歌发源地进行研学和采风,让师生在体验中增强对身边非遗文化的认同。

  对于黔江民族中学的学生来说,像这样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还有很多。

  黔江土家苗寨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挖掘,不仅可以使之发扬光大,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民族团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为了强化民族认同,弘扬渝东南优秀传统文化,黔江民族中学立足黔江区苗族土家族民族文化,编写民族课本教材,通过课题、精品课程、课程基地将西兰卡普、威风锣鼓、黔江号子等渝东南土家族苗族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地融入教学,开设了《西兰卡普》《南溪号子》《威风锣鼓》等多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近年来,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西兰卡普),成功结项2020年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律动的黔江号子》、2022年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威风锣鼓》、重庆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创新基地(西兰卡普),多维度形成非遗文化育人合力,充分满足当下“大思政课”全方位育人要求,切实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筑牢人生根基。

  谭茭 陈锐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