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白萝卜、莲白大量上市的时节。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的蔬菜喜获丰收,满载装车运往市场,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成员申小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科技小院的技术帮扶下,当地莲白产量从36.3吨/公顷提高到41.2吨/公顷,农户净收入从2.59万元/公顷提高到3.05万元/公顷。
对于申小歌而言,最近的好消息不断。比如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中,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
另外,西南大学丹棱桔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学贵州湄潭茶叶科技小院、西南大学洱海蔬菜科技小院也分获二等奖、三等奖。
全国首创
四方共建科技小院
铜梁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和重庆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过去,铜梁蔬菜种植业存在土壤有机质不足、缺乏专用肥、药肥过量施用等问题。
转变出现在2020年。
这一年,重庆市科协启动了科技小院试点工作,首批6个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批准建立。
当年6月,张福锁院士团队和铜梁区政府洽谈校地合作,双方以科技小院为抓手,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健康土壤—绿色生产—智慧生态”长江经济带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项目。
随后,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铜梁区政府四方合作,这年10月,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开始建设。
“四方共建科技小院,这是全国首创。”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负责人谭庆军介绍。
为了进一步助推科技小院发展步入快车道,2021年5月,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又联合印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科技小院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30个科技小院,并进一步健全科技小院管理机制。
科技赋能
蔬菜种植减肥又增产
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科技含量却不低。
在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西南大学的师生们构建起“10万+铜梁区健康土壤—绿色蔬菜”数据库,并提出绿色蔬菜全程绿色生产解决方案。
为此,他们把学校的实验室搬进了科技小院,建成绿色智能肥料研发中心,开展绿色智能肥料开发、小试生产研制工作,并建成了蔬菜育苗、尾菜堆肥、智慧农业3个蔬菜绿色生产配套科研示范工程。
“以蔬菜育苗为例,如果育苗做得好,苗移植到田间地头,可以增产5%—10%。”谭庆军说,他们创新使用“包衣技术”,解决种子因土壤养分不足发芽率低的问题,建成了铜梁区第一条“工厂化+绿色化”蔬菜育苗生产线。
他算了一笔账:工厂化育苗可替代90%人工,提高育苗效率和产出规模,育苗周期可缩短30%—45%,从而降低45%以上成本;绿色化育苗让种苗长得健壮,根系质量提高30%—50%,成活率提高25%—30%,肥药用量降低20%—30%,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还用“缓控释肥”技术,代替传统尿素化肥使用。“传统的尿素化肥,只需十几天便完成分解,菜苗到后期就会面临营养不足的问题。”申小歌介绍,缓控释肥技术可以将化肥的释放期延长至90天,不仅保证菜苗的全周期营养供给,还可以减少43%的化肥用量,实现绿色智能施肥。
目前,科技小院的技术服务已在铜梁太平镇、侣俸镇推广3万亩,助力蔬菜增产19.5%,增收34.6%,减肥51%,减少71%氮损失、41%碳排放。
链接企业
打造蔬菜产业化新模式
生产问题解决了,销路也要打开。
据了解,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以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建立了绿色蔬菜全产业链服务——
在研发端,由科技小院负责剖析问题,联手重庆玖合、四川金象、四川美丰等公司,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
在销售端,科技小院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业主收入。
2021年11月,来自铜梁科技小院的首批低碳蔬菜——圆白萝卜、莴笋、水白菜、上海青,在电商平台“淘菜菜”上线,从田间地头直达老百姓的餐桌。
以辣椒为例,在产业化新模式的助力下,这批低碳蔬菜实现每亩增收953元,按照推广面积一万亩计算,预计实现增收953万元。
“立足于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重庆正在努力打造科技小院群。”谭庆军表示,目前,铜梁科技小院蔬菜产业化新模式,正辐射带动永川区、梁平区等区县以及成渝地区。
比如,西南大学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爱媛38号”,近两年也在电商平台打开销路,当地不少果农开起了线上店铺,直接服务消费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重庆共有15家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同时我市共获批设立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36家,实现全市主要涉农区县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