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正在不断改变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在哪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数字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建构工具、评价工具、传播工具,创建出新型空间场域,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带来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的方法路径,切实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教育数字化更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着力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更迭理念,将数字思维融入“大思政”格局。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和技术工具,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育人过程,正成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数字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数字思维,并将数字思维融入高校“大思政”格局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协同推进、融合发展。高校领导干部要重点强化数字思维引领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重塑;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强化数字思维能力和精准育人意识,善于运用数字思维和数字平台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信息工作者要精准聚焦思政工作需求,充分挖掘高频事项和应用场景,精心设计师生急需乐享的应用服务。
优化治理,构建思政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数字化是一场治理变革,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梳理,编制全量数据资源目录,摸清数据资产的底数。二是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建立覆盖“三全育人”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体系,用大数据驱动精准思政,发挥数据中心、电子书的作用,提供泛在、多元、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三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机制,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强化数据使用方责任,建立大数据使用诚信档案,确保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应用成效,实现精准思政效益的最大化。
夯实基础,以互动联动凝聚全员育人力量。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融入了一些信息技术,但“大水漫灌”的形式依然较多,一对一的“精准滴灌”方式使用较少。究其原因,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擅长使用网络数据有关。精准思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需要重点培养一批有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是积极调动、综合运用育人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在共建共享中实现育人资源的互通联动。二是借助大数据应用,开展交流研讨、集中学习、线上培训、线下巡讲等活动,实现不同职能部门和不同院系的学习协作、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三是充分利用外部数据把握更广泛的学生行为和思想动态数据,与家庭、企业、政府等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基于细化分工优化数字赋能格局。四是强化“三全育人”数字化顶层设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一体化系统集成平台,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融合共享生态体系。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