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盈)12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高效能市场监管助力新重庆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得力于一揽子创新举措,在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重庆经营主体数量仍然实现较快增长。截至11月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67.48万户、较2022年底增长7.57%,显示出蓬勃的投资创业活力。
这些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开办企业全环节、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创新“E企办”;实现企业开办24小时不打烊,打造“零成本”“零门槛”“日办结”的市场准入高效通道;建成并持续拓展“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集成政策法规、网上办事、融资贷款、留言咨询的一站式服务场景。
同时,我市还以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创业者工商登记的便利度,例如: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实现“一网通办”,在“渝快办”平台上可以“网上办”,在手机端能够“掌上办”;上线运行企业开办等9个“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实现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食品生产许可办理同步;外资登记实行“远程+授权”,上线“渝港通”,实现“不见面”审批。
除了市场准入的创新举措和数字化手段,我市经营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公平的市场环境。记者从当日发布会了解到,为了维护市场公平,我市还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垄断案件2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58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83件,及时预防和制止医药、保险、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废止、修订和纠正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77件,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打造法治环境方面,我市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严格落实“首违不罚”制度,制定《重庆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87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45项,通过不断健全执法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来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此外,为优化营商环境,我市还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围绕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累计建成19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214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获批筹建2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准筹建5家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657项,发布地方标准189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