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项“全国首个” 晒出五张“成绩清单”綦江 以科技创新助力发展 夯实企业市场竞争基础重庆地研院:减负松绑提效 绘就青年人才创新发展蓝图
第004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实现多项“全国首个” 晒出五张“成绩清单”
綦江 以科技创新助力发展 夯实企业市场竞争基础
重庆地研院:减负松绑提效 绘就青年人才创新发展蓝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川渝共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实现多项“全国首个” 晒出五张“成绩清单”

本报记者 唐琴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经过三年多来的改革探索实践成效显著。

  12月12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经过三年多努力,川渝两地共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已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共创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市场准入服务“异地同标”、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关银一KEY通”等一批改革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推广,为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提供了制度支撑。

  区域协同发展“成绩单”

  以毗邻地区为突破口 共建10个合作平台

  共促双核联动发展。成渝双核聚焦“五个互联互通”“五个共建”,全面落实“1+5”合作协议,第一批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完成22项。125项“成渝通办”服务事项等便民举措纷纷落地,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呈现。

  共推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以毗邻地区作为融合发展突破口,共建万达开、高竹新区等10个合作平台,年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毗邻地区抱团、融合发展态势良好,携手打造川渝融合发展“桥头堡”。

  共谋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把渝西八区作为重点区域,编制形成渝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会同毗邻的四川自贡、遂宁、内江、资阳、泸州、宜宾6市靶向发力,统一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努力将成渝中部地区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

  政策协同制度“成绩单”

  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办件量突破1500万件次

  强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率先出台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高竹新区建成投用川渝首个跨省域共建社银一体化网点、首个跨省共建市场监管机构。推进成渝两地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创新试点,创新川渝招标投标数字证书(CA)服务方式,打造川渝移动CA平台。

  强化生态环境制度对接。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川渝两地纳入“白名单”的废物转移种类由3种增加至59种,审批时限压缩到约5天,纳入国务院印发的危废改革方案。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启动新污染物联合调查。

  强化市场监管政策联动。联合出台《重庆成都都市圈市场监管联动联建重点措施(2023—2027年)》《川渝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录》等,完善跨区域投诉举报转办机制,共同探索两地经营主体“云迁移”工作。累计联合发布川渝区域地方标准7项,推进川渝两地互认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2项。

  强化公共服务政策协同。发布首批7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34项川渝“免证办”事项、9项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突破1500万件次。实现29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余项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全要件、全流程标准化,重庆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一业一证”跨省域通办。

  产业合作机制“成绩单”

  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率已分别提高至80%和50%

  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已联合出台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铝材料等行业协同方案,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提质扩容,搭建区域汽车、电子信息供需对接平台,深化区域整零配套,已上线企业超过3500家,两大产业全域配套率分别提高至80%和50%。

  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共同遴选自贡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5个园区为第二批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加快推进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探索“一区多园”等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和实施路径。

  联合开展招商引资。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招商十条措施,在深圳成功举办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共同发布“双城双百”产业机会清单,推出投资项目规模约1.2万亿元。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签约金额318.1亿元。

  资源配置机制“成绩单”

  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类地票交易

  探索建设用地统一管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用地管理协同机制,川渝高竹新区先行探索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在川渝毗邻地区实施1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类地票交易。

  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自由流动。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区域人才职称评价互认,联合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共享共用专家资源4万余名,“重庆英才服务卡”与“天府英才卡”实现7488名高层次人才互认。

  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聚焦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成渝金融法院正式开展收案、审理工作,成渝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重庆)揭牌成立。

  共同打造技术服务市场。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启动实体化运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两省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万家、国家科技型企业超过2.5万家。

  共同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以西部数据交易中心为核心,构建数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2+11”交易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服务西部10省,成渝地区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加强能源环境领域合作。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共同搭建“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成立川渝“双碳”产业计量创新联盟。

  利益联结机制“成绩单”

  明确重点项目593个 总投资约5.22万亿元

  建立协同投入机制。川渝两省市共同出资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已实质性推进5个子基金项目。联合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预计年底投用,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老挝)物贸集散中心在万象揭牌。中欧班列(成渝)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拨“三统一”,运输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超100个城市节点,运输货值、重箱率等主要运营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建立重大项目协同建设机制。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方案)明确重点项目清单》,明确重点项目593个、总投资约5.22万亿元,把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图”变为“施工图”,“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支持毗邻市区(县)因地制宜率先探索,总部经济、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合作共建等7类跨区域经济合作形式的财税利益分配事项有序落实。持续落实长江干流+濑溪河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税收征管一体化机制。联合召开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经验推广会,联合发布第二批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事项,联合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协定“名企行”,探索建立两区分离税费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已累计在川渝毗邻地区联合设立高竹新区、内江-荣昌等9个“川渝税费争议调解室”。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