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礼乐融和 重塑民风美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以IP化城市标识推动重庆历史文脉传承与创新用好用活重庆红色地名文化资源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礼乐融和 重塑民风美
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以IP化城市标识推动重庆历史文脉传承与创新
用好用活重庆红色地名文化资源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IP化城市标识推动重庆历史文脉传承与创新

陈笑春 马陈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和容器,也是文明的创造者和塑造者。重庆基于特殊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水系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3000多年发展历史中形塑出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形塑IP化城市标识即通过媒介的连续性、系统性、数字性生产,使重庆文化资源实现从静态符号到动态主体的传播角色转变,促生城市文化内生性动力,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活重庆历史文脉的当代价值。

  激活重庆历史文化资源内核,以跨媒介叙事助力城市文化的当代传承。形塑IP化城市标识,要立足重庆历史文化资源的内生动力,通过跨媒介叙事表达,激活城市文化的新活力。长江上游山形水势、两江围合的半岛地形形成了特色“山水重庆”“桥都”“雾都”“魔都”等地标符号,也形塑了“巴蜀文明”“长江文明”等文化符号,更衍生出“火锅重庆”“麻辣山城”“山城棒棒”“吃苦耐劳”等人文符号;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英烈与重庆儿女谱写出“红岩精神”“抗战精神”等精神符号;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庆人民无私付出、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谱写了“大三线”“三峡移民”“工业重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高地”等角色符号。这些是重庆阶段性发展的文化呈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精髓与标志符号,更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媒介技术赋能文化新表达,发挥跨媒介叙事的优势,激活单一文化符号的多维度、连续性意义生产,形塑具有IP价值的城市文化标识,从而系统化、深度化、创新化激活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助力重庆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承。

  推动重庆城市形象纵深嵌入,以媒介融合场景实现城市形象的价值转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城市发展重视形象的再现,通过话语引导、议题设置、视觉呈现、主题框架等建构维度化城市形象,也易导致生成形象的主观化、片面化、单薄化解读。城市发展更需要立足于有形文化载体,梳理城市文化脉络,通过一个个地标、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诗词、一个个媒介的场景呈现,揭示重庆历史文化密码。将重庆地标、重庆故事、重庆人文、重庆精神,层层嵌入到新闻报道、影视剧、短视频、文创产品、虚拟体验、旅游项目等媒介生产场景中,打造“重庆”这一超级文化符号为IP化文化标识,将城市形象连接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激发受众情感联动,使城市跳脱出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客体形象发展之困,赋予城市温度、厚度和深度,实现重庆历史文化永续发展密码的价值提升。

  推进重庆城市文化表达的智慧升级,以数字化场景形塑文化资源的数字联结网络。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人工智能、5G、VR、AR、MR等技术逐渐应用到城市文化资源的形塑中,通过媒介技术唤醒城市文化资源,让历史的文化遗产、静态的城市地标变成可参与、可体验、可交互的城市文化实践;通过以“码”建构景观化的重庆历史文化资源与市民、游客和网络用户的日常生活式、实践式连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建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连接,生成重庆特色的人文精神数据库,形塑重庆人文精神标识;通过媒介数字化生产,形塑数字化、虚拟化、交互化的IP化城市文化标识,推动文化资源朝着版权化、再生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