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松曾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董事长兼校长。当年,邓小平考入这所学校,顺利通过毕业考试,获得赴法资格。
重庆解放后,邓小平派人去请老师汪云松,谁知,汪云松竟然不敢前来相见。他长期担任重庆市总商会会长,觉得自己在共产党眼里就是“大资本家”,担心来者不善。
过了几天,又有几名西南军区的干部找到汪云松的住处,说:“邓小平政委特意安排我们来请先生过去。”汪云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名鼎鼎的邓小平,就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邓希贤。
到了西南军区,邓小平一见到汪云松,忙起身相迎,并向他讲起自己到法国后为何加入了共产党,共产党究竟是怎样的政党,解放以后对工商界的政策,以此解开汪云松内心深处对共产党的误解。
汪云松后来给亲友讲述这次会面的经过时,感慨万分地说:“希贤这娃娃,有两点我最喜欢:一是稳而灵活,干啥事情都很有主见;二是爱国,有正义感。谁说共产党人不讲人情?我现在才晓得,共产党是最讲人情不忘故旧的,小平就最认我这个老师!”汪云松的话传开,工商界人士都松了一口气。
邓小平邀请汪云松其实还有另一层用意。汪云松长期担任重庆市总商会会长,在重庆工商界有很高的地位。邓小平认为,对重庆工商界的统战工作是很重要一环,希望通过汪云松向重庆工商界人士传达党的友好信息。
与汪云松见面后不久,邓小平出席了工商界代表座谈会,阐述了党的政策与对工商界的期望,还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举措,深得人心,也获得了工商界的大力支持。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邓小平对重庆市工商联合会说:“你们要带动工商界的广大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大家积极响应邓小平的号召,最终筹得飞机26架,比原计划还多出6架。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成渝铁路也于1952年建成通车,为重庆工商界带来极大便利。汪云松看到旧中国几代人都没有办成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仅用2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心中充满敬意,也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1957年底,84岁的汪云松检查出胃癌,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嘱咐家人在他逝世后将家中珍藏的300多件文物上交国家,作为他对国家的最后一份贡献。
(记者 何春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