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
第011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推进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推进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

张玉蓉 哈柳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川藏公路等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川藏公路沿线拥有众多世界级自然和人文资源,加快推进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有助于将其打造为世界知名廊道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公路旅游国家名片,带动国家旅游风景道体系建设。

  明确旅游廊道范围和目标。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廊道范围等级及目标定位。一是明确旅游廊道范围等级。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分为南线和北线。应将川藏公路南线和北线有机连接,打造一条旅游大环线,并以南北线为主干打造两条核心轴线。根据资源分布和交通网络布局对廊道进行合理分级,将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两条主轴划分为一级廊道,主轴间重要联结通道划分为二级廊道。二是明确旅游廊道目标定位。要以廊道生态和文旅资源保护为基础,突出世界级旅游廊道整体形象和局部形象设计。坚持低碳、低干扰、低强度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厘清大型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利用契合途径,构建原生态、原生活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集自然和文化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科普科考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公路旅游国家名片。

  厘清旅游廊道构成要素。川藏公路沿线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禀赋高,应进一步加强旅游廊道资源谱系调查,系统梳理单体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景点和特色文化区等构成要素,夯实廊道建设基础。一是厘清廊道单体旅游资源,包括各级各类自然资源、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对丹巴古碉群、德格印经院、格萨尔史诗、藏族唐卡等具有代表性的单体旅游资源,应进一步加强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活化利用。二是厘清廊道旅游景区景点,包括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特色小镇、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如对康定、布达拉宫、大昭寺、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等代表性旅游景区景点,应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与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三是厘清廊道特色文化区。廊道文化资源丰富,可根据不同主题分为四大类:路域生态文化、路域历史文化、路域民族文化、公路建设文化。

  优化旅游廊道空间布局。从“节点—轴线—域面”有机联动视角对川藏公路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突出旅游节点辐射作用,推动旅游线路联动发展,强化旅游板块功能分区,打造“一环、两轴、八区”的旅游空间格局。一是突出旅游节点辐射作用。重点突出成都、拉萨两个极核的带动作用,加强康定、理塘、林芝、丹巴等核心节点作用。注重以旅游节点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以此推动旅游廊道及周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二是推动旅游线路联动发展。要对川藏公路沿线绿道系统、特色村寨、风情小镇、汽车营地等进行合理规划,打造精品公路旅游产品,从而形成廊道独特的历史人文线、自然风景线和生态旅游线。加强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的保护与活化,注重现代交通重大工程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打造特色交通文化旅游线,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强化旅游板块功能分区,综合考虑廊道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因素,重点打造环贡嘎山山地运动旅游体验区、嘉绒风情体验区、岷江河谷藏羌风情体验区等八大旅游廊道示范区。

  完善旅游廊道支持体系。加强川藏公路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的相互支撑,不断完善廊道支持体系。一是构建绿地生态系统。川藏公路沿线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应当以川藏地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旅游廊道绿地生态系统。二是构建交通通达系统。借鉴美国蓝岭风景道、意大利阿匹亚古道文化线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建设川藏公路国家旅游风景道。根据需求增设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设施,构建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廊道慢行体系,打造国家公园体验、川藏公路骑行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慢游”加强游客廊道旅游的深度体验。三是构建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廊道沿线区域协同,搭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廊道解说系统,提炼廊道解说主题,丰富廊道解说媒介,完善廊道标识系统,通过川藏公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川藏韵的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JY012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