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创新之路 携手合作发展重庆完成60个轨道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南川建立综合性清廉家风馆李昊:企业电工“智多星” 化工战线“技改王”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徐家坪运维站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渝北 整治“小管线” 提升“大文明”城口、万源、紫阳三地协同推进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第0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共建创新之路 携手合作发展
重庆完成60个轨道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
南川建立综合性清廉家风馆
李昊:企业电工“智多星” 化工战线“技改王”
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徐家坪运维站获评“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
渝北 整治“小管线” 提升“大文明”
城口、万源、紫阳三地协同推进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创新之路 携手合作发展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

  应对全球性挑战、增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生福祉、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科技合作正释放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10年间,“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科技合作是关键支撑和重要动力。

  作为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具体举措,刚刚在重庆闭幕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创造多项“首次”——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首次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

  科技赋能: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当前,人类正面临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贫困等全球性挑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携手同行,依托科技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变革时代。”在本届大会上,蒙古国教育科学部部长恩赫阿木格朗表示,复杂的全球问题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共同解决,合作平台和载体将汇聚资源、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帮助各国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届大会发布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显示,我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建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共建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70多个海外产业园,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累计举办技术交流对接活动300余场,促进千余项合作项目落地。

  一项项成果表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共建国家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重要支撑——

  粮食安全领域,中国组织专家赴科特迪瓦、保加利亚、越南等多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培训与交流,并邀请各国代表来华培训,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应用,有效提升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生态环保领域,在尼日利亚卡诺州,中国和当地科研人员合作抗击荒漠化;在巴西巴拉那河和巴拉那帕内马河流域,中巴两国专家携手繁育放流鱼苗,建立起富有韧性的本地生态体系,破解珍稀鱼类生存难题;

  消除贫困领域,一批批鲁班工坊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教授当地年轻人职业技能,为减贫提供人才保障;“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所在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创新与国际合作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因素,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方向。”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本届大会的主旨演讲中说。

  创新合作:

  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非洲国家苏丹,一朵棉花的故事,折射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棉花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棉花产业却长期“靠天吃饭”产量较低。10年来,中国科研团队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陆续研发出适合地理气候条件的“中国1号”“中国2号”高产棉花品种。棉农收入显著提升,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本届大会上,类似“一粒种子”造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的故事比比皆是。

  从倡议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变的目标。10年来,一项项科技民生工程,帮助共建国家民众改善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

  交通运输领域,由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将费尔干纳到首都塔什干的时空距离从一天缩短到约3个小时;

  信息通信领域,“万村通”项目为数以千万计非洲民众带来稳定的卫星电视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为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内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医疗健康领域,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柬埔寨合作伙伴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开展免费筛查诊疗,在柬埔寨为5万余名儿童提供筛查,为86例先心病儿童提供治疗,培训医生20余名。

  展望未来:

  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我国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一系列倡议、举措,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向纵深推进。

  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包括坚持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包容、团结协作、普惠共赢等六方面具体内容。

  “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学校长亚辛·扎尔卢勒说,“我们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知识和人才的流动,鼓励各国科研人员参与合作。”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也在本届大会上正式发布。我国将启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科技减贫、空间信息科技等专项合作计划,未来5年将把同各方共建的实验室扩大到100家,为各国发展提供更多科技原动力。

  如今,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近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约希腊拉里萨天然气掺氢联合循环电站、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光伏及储能项目等多个项目,将为共建国家带去中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相关工艺装备。(据新华社重庆11月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