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正在处理病人预约事项(摄于8月29日)。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
“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太好了!”10月24日,重医附一院呼吸内科门诊,45岁的胡洁喜极而泣,连连向医生道谢。这是怎么回事?
胡洁是万州人,两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肺上有一个直径约为8毫米的实性结节,边界有毛刺,这让胡洁十分担忧。
原来胡洁的父亲、爷爷都患有肺癌,属于肺癌高危人群。
“虽然医生告诉我,按照检查结果来看,可以先随访,但我始终不放心。”胡洁说,发现肺结节3个月后,她在重大附属三峡医院复查了胸部CT,后来又分别在重大附属肿瘤医院、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做了胸部CT。
这次,她选择到重医附一院再次复查,接诊医生登录医生工作站,便可对胡洁以往的CT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跨院调阅。
“两年来这个结节无论是大小还是形态,都没有变化,超过2年没有变化的实性肺结节,我们极大概率考虑是良性的。”医生的话令胡洁吃下了定心丸。
让胡洁有些意外的是,医生怎么看得到她以往的外院检查结果呢?这得益于重庆市医学影像云中心建设,按照相关政策,我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可把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医生可以跨院调阅,实现检查资料的互联互通互认。
以往患者来看病,要么没带以前的检查结果,要么带的是纸质报告和胶片,这些对医生精准判断病情作用并不大,比如照一次CT,通常都有四五百张图像,胶片只会随机选择20多张,并不能完整地展现患者病情。现在能跨院调阅患者的原始图像,医生就能更精准地综合判断并给出治疗方案。
据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级医院已实现检查资料的互联互通互认,到2023年12月底前,这一范围将扩大至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全市医学影像数据云端汇集、线上质控、结果互认、资料共享。从2018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医院”67家。
(本报记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