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绿化带,必须先征求全小区居民意见。”近日,大足区双路街道文西社区民情联络站里,民情联络员秦远波耐心解答居民代表疑问,为群众解决问题。
近年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创新探索民情联络员机制,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用真情和实干为群众“代好言”。
“严”选队伍,覆盖十余个行业
“民情联络员要培训才能上岗呢!”大足区双路街道民情联络员胡银贵说,自己退休前先后当选过镇、区人大代表,得知街道工作委员会招聘民情联络员,便主动请缨发挥余热。然而入职第一天,他面临的不是“上班”而是“上课”。
“我认为自己有工作经验,能轻松胜任民情联络员,但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知识,很难做好这份工作。”胡银贵表示,民情联络员的职责并非简单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不仅要知法懂法,还要会判断能甄别。更重要的是,在收集民情民意的过程中,民情联络员必须做好解释工作,现场答复并及时反映情况,并协调解决。
自5月试点启动民情联络员制度以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内3个试点街道选任了覆盖工业、商贸、教育等十余个行业的131名民情联络员,开展岗前业务培训、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等,强化民情联络员履职能力建设。
“实”效检验,设立动态考核
立足于提升工作效能,强化实践实干实效,大足区各试点街道建立起社区召集人制度,在每个社区设立民情联络工作召集人,不定期召开社区民情分析会,统筹民情民意办理。同时梳理并拟定民情联络12步工作法、民意办理流程等,规范工作流程;明确人大代表与民情联络员对接区域和内容,加强了区人大常委会与群众的联系,有力提升了人大代表履职成效。
针对活动管理制度化问题,大足区各试点街道依据人大代表工作情况,分别确定每月第一周为“民情活动周”,每月3日为“民情联系日”。活动日里,民情联络员协助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现场答复和协调解决群众问题。不仅如此,还要设立民情民意办理情况台账,将有关情况进行公示,逐条销号,建立起民情民意闭环管理机制。
此外,大足区各试点街道还设立动态考核机制,每年年底对民情联络员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优”化流程,解决矛盾纠纷50余起
“买车容易停车难,业主们不得不抢车位,安全隐患也大。”说起“乱停车”问题,大足区通桥街道丽阳天下小区的居民直摇头。
丽阳天下小区于2007年投入使用。随着时代发展,车位日趋紧张,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愈发严重。
今年7月,民情联络员张旭走访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立即收集居民意见并提交给大足区人大常委会通桥街道工委。
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展开实地调研收集民意,街道工委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最终丽阳天下小区新增机动车、摩托车停车位181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民情联络员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准代表’。”大足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作为基层群众“代言人”,民情联络员是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为此,大足区各试点街道建立起民情信息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组织民情联络员对所收集的信息及时分类处理,依据职权范围递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不仅如此,民情联络员还要参加所在街道人大半年工作会议,票决街道民生实事项目,参与街道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管理。
自民情联络员队伍成立以来,3个试点街道共收集民意200余条,解决矛盾纠纷50余起,代办政务30余起,受理问题40余条,处理问题10余条……不仅推动了社区隐患化解、促进社区和谐,更有效改善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