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球场,全国“村BA”西南大区赛决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
2023年重庆市和美乡村乒乓球邀请赛(村TT)正式开赛。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
不久前,我市举办了以“‘乒’出精彩,赛出和美”为主题的市级乒乓球赛(简称“村TT”),吸引了数百位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到场助威,用激情和欢呼,点燃了赛场,纷纷直呼:这氛围,“巴适得很”!
从“村BA”“村超”等火爆出圈,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到“村TT”“村排”等紧随而至,吸引了广大群众热情参与。是什么赋予了“村字头”体育赛事如此大的“魔力”?
赛事是表象,文化是灵魂。“村字头”体育赛事犹如一场乡村嘉年华,散发着最纯粹的“乡土味”,展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化“地气”为“魔力”,自然能“圈粉”无数,一路走红。
让我们走进“村字头”体育赛事,解锁背后的文化密码。
(一)
是体育赛事,也是文化盛宴。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正如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郭凌教授所说,“体育赛事不仅是一种身体性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性活动”。
“村字头”体育赛事,把文化传承融到了比赛之中,激活了乡村体育文化这“一池春水”,不仅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体育赛事,更上演了一幕幕璀璨夺目的文化盛会。
如贵州黔东南的“村BA”“村超”,开赛热场、中场表演,侗族大歌、水族木鼓、苗族芦笙舞等民族歌舞轮番上演;赛后狂欢,身着民族盛装的当地各族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情观众,同跳多耶舞、激情蹦“苗迪”;还有国家级非遗苗族银帽、黄平黄牛、榕江塔石香羊等特色农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纷纷出货”……引得现场观众和网民大呼“过瘾”。“‘村BA’‘村超’接二连三地出圈,彰显了贵州特色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超级流量背后展现着贵州‘超’文化的时代活力。”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魏志龙说。
从自发组织的运动赛事到形成一种新的乡村文化现象,透过热闹欢乐的“村字头”体育赛事,我们看到的是物质富裕起来的乡村群众对精神富有的更高层次追求,是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盈的生动体现,是推动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点燃乡村文化振兴引擎的“助推剂”。
(二)
以体育之名,让文化唱戏。
“村字头”体育赛事不只是一场现代体育竞技,更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昂扬向上的体育文化和质朴自然的乡村文化交流碰撞的盛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新时代新农村的精气神,生动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新闻客户端刊文认为,“村BA”“村超”相继爆红并非一时的流量曝光,承载乡愁记忆、映照农民火红生活、彰显乡村文化新貌,是“村BA”等群众性赛事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重要原因。
那么,“村字头”体育赛事背后究竟有哪些文化密码?
密码一:守住民族文化之根,让历史深厚积淀爆发式体现。从历史厚度看,“村字头”体育赛事的举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出圈的加持、浓郁的民族文化作出彩的点缀。如“村BA”所在地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从那时起,每年“吃新节”,村民们都会举办诸如斗牛、斗鸟等体育赛事,而篮球作为一项参与度最广、群众最认可的赛事被传承下来。“村赛”的诞生,与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是民族体育文化的代代传承,更是历史深厚积淀的爆发式体现。
密码二:绽放民族文化之彩,把“村味儿”做到极致。“村字头”体育赛事长红的背后,是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如“村BA”“村超”将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多耶舞、摆王木鼓等民族文化和“五彩姊妹”饭、玉米粑粑、腌鱼、牛瘪等特色美食搬到了赛场,借“村BA”“村超”的舞台向世人展示当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村字头”体育赛事“火”在民族文化绽华彩,把“村味儿”做到了极致,刮起“最炫民族风”,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密码三:创新民族文化之形,把体育赛事做成“土特产”。“村字头”体育赛事通过把竞技体育与民族歌舞、民族艺术、民族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将“村字头”体育赛事逐渐变成当地“土特产”。如榕江县借助“村超”带来的巨大文化品牌效应,创新探索出“大众体育+民族文化”的发展模式,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生产“村超”蜡染T恤等,并借势发力持续让蜡染、刺绣等非遗产品“超”文化不断走进观众席,不仅复兴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密码四:激发民族文化之情,为乡土文化写下“新注脚”。“原汁原味”的“村字头”体育赛事,充满了浓浓的乡土味道,引起了广泛共鸣。如“村BA”“村超”以其土生土长的乡土气息和别具一格的举办形式,点燃了在场观众的热情,抓住了在外游子的乡愁,激发了外地游客的体验欲望。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张凤太教授说:“‘村字头’体育赛事的现场感能激发人内心的激情,形成狂欢的氛围,加上民族传统文化的渲染、零距离沉浸式参与的体验、原生态特色美食的诱惑以及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加持,这份快乐和享受能迅速感染到线上线下的每一个人,唤起人们对乡味、乡情、乡愁的共情。”
(三)
乡村,因此而蝶变。
小小的赛事融农、文、体、旅于一体,把体育赛事与乡村文化完美融合,成为一张大大的民族文化名片。
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村字头”体育赛事,因接地气、聚人气,使流量变“留量”,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引擎。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展繁荣乡村文体事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这一文件的出台,让“村字头”体育赛事插上政策的“翅膀”,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要借势发力,利用“村字头”体育赛事释放的文化IP效应,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的可能。
以赛促文,让“村字头”体育赛事的流量成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变量。“村字头”体育赛事出圈带动“非遗”出彩,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舞台,让更多观众了解到“身边的非遗”;同时“村字头”体育赛事的火爆,使乡村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活动中心、运动场等文化场地得以重建翻新。如“村BA”带火的台盘村,篮球场地改扩一新,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要支持开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乡村自办群众性体育特色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精神面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新时代广袤乡村展露出勃勃生机。
以赛促旅,让“村字头”体育赛事的流量成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增量。乡村赛事的“超火爆”带来了“超人气”“超流量”。据统计,台江县在今年“村BA”赛事期间,共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同比翻了一番;“村超”举办地榕江县在今年的端午期间,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赛事大流量变成了旅游客流量,带来了沉甸甸的“真金白银”。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说:“‘村字头’体育赛事和文旅产业要补齐短板,共同提升,形成联动效应,彰显文旅品牌,让‘村字头’体育赛事更加持久、更有彰显度。”要借助“村字头”体育赛事的“东风”,转变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创新载满“乡土味”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让农民变导游、农房变客房、农品变礼品,形成“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让村味小赛事赋能乡村旅游大发展。
以赛促产,让“村字头”体育赛事的流量成为打造“农文旅体”发展IP的变量。“超级村赛”拉动“超能经济”。郭凌教授说:“实践证明,‘村字头’体育赛事已经超越‘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传统逻辑,形成了‘文化引流、体育搭台、旅游唱戏、产业发展’的全新逻辑。”要坚持把“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度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向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组织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继续保持独有的“烟火气”和“乡土味”,推出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打造“乡村体育达人”“乡村体育网红”等,持续为“村字头”体育赛事带来超级流量,不断释放“村字头”体育赛事的IP效应。
解锁“村字头”体育赛事背后的文化密码,打造全民热爱、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文化盛宴,推动更多乡村走上“赛事引爆流量,流量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更多“乡土守望”走向“文化突围”,实现“网红”变“长红”,赋能文体繁荣、乡村振兴。
(作者系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