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沙坪坝区青木关镇的滴翠健身广场,2023年重庆市和美乡村乒乓球邀请赛(村TT)开赛。 |
|
球员认真对待每一次发球,全身心投入比赛。 |
|
现场观众认真观赛,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本组图片由记者刘旖旎摄/视觉重庆 |
9月23日,由市农民体育协会、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院、重庆日报乡村振兴传播中心主办的2023年重庆市和美乡村乒乓球邀请赛(以下简称“村TT”)总决赛,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举行。经过激烈比拼,綦江区安稳镇、万州区李河镇两支乒乓球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乡村教师、种粮老把式等“变身”乒乓球运动员,稳定接球,奋力扣杀,在腾挪跳跃间尽展技巧;场外,无论是上了年纪的大爷,还是七八岁的小孩,看到精彩处就会爆发出“好球”的欢呼……球员的精彩表现,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到场助威。
这场乡村主题的市级乒乓球赛事,为何能赢得群众的喜爱?其“出圈”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国球魅力
吸引老将小将同台竞技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因如此,参加决赛的32名队员,其身份也五花八门,有的是扛着锄头和铁锹的普通农民,有的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乡村教师,还有的是仍在校园的大学生。听说要举办“村TT”,他们穿上球衫、拿起球拍奔赴赛场,为的就是那一份心中的热爱。
綦江区安稳镇的队员覆盖了老中青三代:59岁的何光林是企业退休人员,10岁开始学习打球;51岁的卢静是单位乒乓球队队员,一直坚持打球;34岁的张政十多年前开始练习乒乓球;28岁的李林江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基于同样的坚持和热爱,这支来自不同行业的临时队伍,携手奋战“村TT”赛场,最后勇夺冠军。
云阳县云阳镇乒乓球队的队员雷志超、余意、方曾、罗青安,全是“00后”新生代农民,也是当地打乒乓球的高手。“我们基本上都是在校园里、在村活动室练习乒乓球,为家乡而战,为热爱而战。”他们说。
江津区白沙镇的队伍中,最小的成员谢荣灿是一名大学生,特地请了几天假,和家乡的三位“前辈”组队参赛。
“我们通过微信群、电话通知等,广泛发动镇上的乒乓球爱好者踊跃报名。”万州区李河镇的队伍组建之前,老队员戴骥飞、倪安国广发“英雄帖”,成功找到了球技高超的万鸿杰和魏小艳。当地企业也主动站出来支持比赛,让大家的斗志更加激昂。
“一场‘村TT’,让不少在外的村民都赶回来参赛、观赛,今天我们‘球迷’全程在线,一起为家乡荣誉加油助威!”现场,一位青木关镇的球迷用手机直播比赛,收获满屏点赞。
农味盎然
群众体育的快乐最纯粹
不光是参赛者热血沸腾,观战群众同样热情似火。
现场,没抢到最佳观赛位置的村民另辟蹊径,踩上板凳、将“小球迷”举过头顶——对村民而言,观赛姿势不重要,找到绝佳观赛位才是正事。
23日的决赛,占据主场优势的青木关镇村民拎着各种板凳“冲刺”,以最快速度赶到球桌外围蹲守,“跑慢点就挤不进来了!”一位前排位置的村民抹着汗说。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统一的道具,村民就在纸板上手写加油标语,举得高过头顶,加油助威纯靠大嗓门输出。
现场如此闹热,对国球的喜爱是其一,另一个原因则是比赛自带的“农趣农味”,增加了许多快乐和纯粹。
比赛奖品“农味”十足:团体第一名的两支队伍各获得一只当地特产山羊和特产酒,二等奖获得艾草礼包和雪花酥,三等奖则是生态米和土鸡蛋,荣获个人奖项的球员,奖品是一只母鸡。
激烈的赛场外,青木湖村的艾草茶,管家桥村的土鸡蛋,三合村的扎染……组成了热闹的农产品展销会,让不少村民和游客满载而归。
在首次执裁乡村主题赛事的国际级主裁判严小波看来,正是因为乒乓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和乡土文化相得益彰,让一场“村TT”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流量带动
乡村运动未来可期
随着总决赛落幕,这场属于重庆的“乒乓球狂欢”也暂时告一段落。
曾经,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体育运动的重心并不在乡村,也很难想象“村字头”赛事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有专家评述,“村赛”的火爆“出圈”是偶然中的必然,折射出农村地区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乡村体育也绝不只是停留在“出圈”,它还实实在在地带动了乡村的发展。
“村TT”自带的流量不仅能引来人气,同时还能带动特色农文旅产业的“财气”。随着比赛的进行,本次比赛的举办地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当地的山羊、酒品等农特产品销量提升,特色瓷器、扎染等文创产品的名气传得更远,未来也将吸引更多商机。
如今,重庆“村TT”已经落幕,但广袤的重庆大地上,乡村运动方兴未艾,期待在更多乡村听见比赛的哨声、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