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高粱红”到“产区产业红”重庆原创抗战动画电影《火凤重天》首映虚假叙事 误导预期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重庆再添两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小安溪河特大桥预计年底贯通我国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天宫课堂”第四课21日下午开课
第0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从“一片高粱红”到“产区产业红”
重庆原创抗战动画电影《火凤重天》首映
虚假叙事 误导预期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
重庆再添两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小安溪河特大桥预计年底贯通
我国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天宫课堂”第四课21日下午开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片高粱红”到“产区产业红”
——重庆酒企江小白的乡村振兴实践

  在江小白农场中,大地艺术馆“破土”而出,与高粱地融为一体。

  刘秀正在驾驶收割机收割高粱。

  9月15日,江津永兴镇黄庄村,连片红高粱满山遍野,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这里的高粱,与人们过去印象中的“垂吊”不同,每一株都挺拔直立、煞是喜人。这是江小白技术攻关、自主选育研发的杂交高粱新品种——金皮糯1号。自播种以来,已为当地带来实打实的增收。

  一个白酒生产企业,何以下如此大的功夫,来关注农业种植技术?

  在田间地头建立酿造的第一车间,置身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正是江小白酒业响应国家号召,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的坚实实践。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江小白酒业正从“产品品牌”发展步入“产区品牌”发展新阶段。依托江津产区悠久的酿造传统与自然禀赋,从“农场”到“酒厂”,从“原粮”到“原浆”,企业将酿造的核心环节把控在了自己手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品质优势。与之同时,上万亩的高粱农场和近千亩的两大酒厂,也正在助力于在地乡民增收致富,拓展乡村振兴广阔天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黄庄村的这片“高粱地”,就是重要标志之一。

  在田间地头建第一车间

  一场双赢的乡村振兴故事

  入秋的重庆,太阳依旧火辣。黄庄村的高粱地里,10多名“全副武装”的农妇背着背篓,捡拾着收割机留下的“漏网”高粱穗。收割机旁,34岁的刘秀正在清点当天的“收成”——头戴草帽,脚挽裤腿,从“打头”上看,他与普通农人无异。

  刘秀是江小白的种植技术员,江小白农场负责人唐鹏飞曾这样评价:“他是西南地区顶尖的高粱种植能人。”

  而成就这位能人的,正是江小白投身乡村的奔赴与决心。

  2015年,刘秀回到家乡白沙。彼时,江小白正着手在江津流转土地,用于自有酿酒高粱种植。

  在田间地头建立第一车间,从酿造源头狠抓原粮品质——在江津区农委的提议下,江小白酒业的高粱示范种植基地,最终落地在距酒厂5公里的黄庄村。

  扎根泥土,让这片土地脱胎换骨。江小白酒业从土地流转、土壤优化、品种选育、机械化改造等环节做起,让金色黄庄,成色十足。

  在这场美酒与高粱的相遇中,刘秀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2016年,学农出身的刘秀加入高粱品种选育团队。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国内顶尖高粱研究专家丁国祥的指导下,经无数次的优化改良,金皮糯1号终于培育成功。

  金皮糯1号的高粱株穗大、质糯、粒红、支链淀粉丰富,既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收割,更适宜酿造纯味的清香高粱酒。

  而最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当地高粱亩产一般在300斤左右,而这一新品种的亩产就高达700斤,最高亩产实现830斤,创下川渝地区亩产高粱的新纪录。

  在选育团队的积极建议与参与下,江小白牵手市农委、重庆文理学院,联合攻关研发出特型播种机,可同时进行高粱播种、施肥等作业,突破了丘陵地区高粱种植的地形瓶颈,在重庆首次实现了高粱种植机械化作业……

  年轻人的大胆创意与干事热情,正给这片土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乡村振兴最有底气的人才力量,更是乡村振兴最有希望的康庄大道。

  而刘秀与团队所见证的,不仅是江小白从一颗高粱种子开始,在酿造源头建立“第一酿造车间”战略的成功,更是江小白酒业扎根广袤乡村取得的重大突破。

  种植与文旅

  打造农旅融合全产业链

  对江小白与江津区而言,基于一杯好酒的“相遇与联姻”,不仅实现双方共赢,也实实在在推动了乡村振兴。如今,高粱与美酒,已成为实现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核心支撑。

  正是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引下,江小白以“自然风土酿造自然酒”的朴实理念,以高粱示范种植基地为产业核心,依托江津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形成以高粱生产为主导、以种养循环为延伸、以观光旅游为特色的全产业链,完成从产品到产区、再到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农场+酒厂+农旅”的新兴业态,实现从“高粱红”到“产业红”的跨越升级。

  今年3月,一段“重庆男子在田里涮火锅”的视频,冲上微博重庆同城榜热搜。视频中,一男子在油菜花田里,将油菜苔直接摘下涮火锅,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而这段视频的发生地,正是“江小白农场”。

  目前,江小白酒业以“江小白农场”为核心打造田园观光休闲体验区,逐渐建立起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观光体验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酿酒高粱+油菜的轮作模式,将江小白农场打造成为一座集高粱种植、酿酒生产、四季旅游功能为一体的自然公园。

  而今,江小白农场建有全市首座农科文化主题的大地乐园,“农科荟萃”“农耕故事”“花趣乐园”“童话森林”四大主题场馆,带给游客沉浸式互动体验。农场内还有大地艺术馆、大地酒馆、大地运动场、拾光花房等文娱设施,每年吸引30万人次前来旅游,让游客体验纯粹的农耕文化与乡野乐趣。

  今年7月,有着“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WAF,公布了2023年建筑设计入选奖项,江小白农场入围候选名单,成为本年度唯一入选的重庆项目。

  将情怀担当植入乡土,将高粱美酒酿出乡情,将助农增收融入乡村,是江小白深耕乡村、发展乡村的生动佐证。江小白农场,已成为江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抹亮色,也成为以产业带动产区发展、以农场助推文旅融合的一个样本。

  流转与增收

  助力农民户均年增收3.5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的兴盛,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61岁的村民周思福在黄庄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过去主要靠种植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为生,一年下来收入就几千元。在江小白高粱基地落地后,他把家里的4.5亩地流转了出来,而自己又在江小白农场当起了“管家”。

  “耕种、收割时要忙一些,不过都是机械化、规模化作业,效率高。日常就观察下高粱生长情况,干点杂活儿。”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周思福,没想到晚年竟有了份正式工作。

  如今,周思福一家土地流转每年有4000余元的收入。他在高粱产业园上班,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而他的儿子周观伟,也在江小白酒厂上班。全家一年下来,总收入接近7万元。

  周思福一家的受益,得益于“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

  具体来说,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获得保底收益,再在江小白高粱基地务工,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则与江小白制定高粱基地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只要每年高粱产量和绩效达到要求,江小白就给予村集体5万元的分红。

  据不完全统计,自江小白高粱示范种植基地投入建设以来,黄庄村大部分本地农户都像周思福一样,将土地流转出来,并在基地打工,两项收入使农户综合收益普遍超过3.5万元/年。

  在黄庄一带,现有近1000户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后,有的在农忙时做小工,有的在节会上售卖土特产,有的则办起了民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几年江小白来了之后,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化很大!”作为农场“管家”之一的村民王真华,家里生活就实现了大变样:房子翻新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了,还添置了空调、冰箱等电器。

  眼瞧村里人气越来越旺,村民韩云礼把自家两层新房办成了农家乐。白墙灰瓦、水泥坝子,一到节假日,韩云礼就忙进忙出:柴火灶上,翻炒的腊肉色泽诱人;电磁炉上,文火慢炖的鸡汤阵阵飘香……

  “人气”变成了“财气”。在“春赏菜花夏吃桃,秋收高粱冬酿酒”的美丽乡村画卷里,黄庄人开启了“醉人”的崭新生活。

  王萃 图片由江小白酒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