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按社区事务不同类型,江津区将相关社会治理事项划分为三类:将8项与居民自身相关的事项界定为“家事”;将居民之间的共同事务、业委会、物业企业依法履职行为规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等8项涉及社区居民共同事务界定为“共事”;将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实事等8项涉及区、街化解的事项界定为“公事”。
在“三事”分流基础上,江津区搭建分级议事平台,由网格党支部牵头,民情信息员、热心群众等参与组织网格邻里会,协商解决“家事”,根据需要随时开展;由社区党委牵头,网格长、行业调解员、物业企业等参与组织社区评议会,协商解决“共事”,原则上一个月召开1次;由各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街道联席会,一同解决“公事”,原则上一季度召开1次。
有事多商量 内容具体化流程标准化
如今在江津,有事多商量,基层自治的内容具体化、流程标准化,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家事”——8月30日上午,一场网格邻里会在鼎山街道长风社区卫东广场召开。长风家属院二村1栋1单元一楼住户因落水管堵塞,污水倒灌。网格员张明川将这根落水管涉及到的8户人家召集到一起,商议如何解决。
邻里会上,8户人家各抒己见,大部分住户愿意分摊管道整修费用,也有邻居不愿出钱,“污水灌到一楼,和楼上又没关系,要出钱一楼的出。”
听大家都说完了,张明川开始做工作:“一楼污水臭气熏人,整栋楼的人住着也不舒服。落水管更换是楼栋自己的事情,事情拖久了,大家都吃亏。”
1个小时的反复沟通,8户住户形成共识:由一楼住户联系维修人员,检查管道堵塞情况。下一次网格邻里会拿出解决方案。
“共事”——“你们看一下这个设计效果图满不满意,不满意我们还可以共同商量修改。”8月31日,在李市镇黄桷村王家岩院落里,黄桷村党委书记王刚正和村民一起讨论黄桷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图。
今年8月初,黄桷村被确定为重庆市2023年度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试点村,按要求要完成一份“综合治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用性村规。
村里将村庄规划设计纳入“共事”,村民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乡贤纷纷参与社区评议会,“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大家一起献计献策、共商共议。
“公事”——三轮车载客运营,违法违规不安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白沙镇群众曾多次反映这个问题,镇综合执法人员也组织了多次专项执法,但三轮车载客运营仍屡禁不止。
针对这一“公事”,白沙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组织专题研判会。经研判发现,三轮车整治不仅需要执法打击,还需要解决三轮车群体的稳控疏导、转产就业、帮扶救助以及公共交通完善等问题,涉及信访、民政、社保、交通等相关部门,属于跨岗位、跨领域的复杂问题。
根据研判情况,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决定启动多跨联动处置机制,组建工作专班。镇综合执法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执法;镇信访办摸清三轮车群体人员组成,加强疏导;社保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鼓励有就业能力的三轮车群体转产就业;民政部门对符合帮扶救助条件的落实相关政策;镇公路所积极对接上级部门,推进城区公交路线开通。
群众感叹:街道联席会为大家“站台”,就是好!
紧盯目标导向 议事监督闭环化
建“三会”解“三事”,分得下去、合得拢来、办得到底,成功破解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
在“三会”解“三事”的过程中,江津还明确了“共同协商‘出主意’、多方联动‘协同办’、张榜公示‘大家评’”的三步议事办法,矛盾纠纷调处有人主办、有人监督,结果向群众反馈,接受群众评议,形成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民主议事具有生命力的闭环。
在江津各地,“三会”平台也不断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
鼎山街道选聘300名区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为民主监督员,建立多个维度评价监督机制,对议事结果进行跟踪问效。从街道民主监督员每半年的跟踪问效来看,群众对“三会”解“三事”的支持率从65.52%提升到97.69%,参与率从68.8%提升到100%,满意率从66.90%提升到99.78%。
夏坝镇设立“只跑一处”调处中心,对需整治问题制定一对一的方案。
在德感街道篆山坪社区,因征地拆迁引发的房屋财产继承纠纷不少。在网格邻里会帮群众做调解工作时,社区的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也会一同参与进来。有了专业的人评理说话,当事人多了一些理性,少了一些火气。
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表示,建“三会”解“三事”,使得基层在党建统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能够变“反应式的社会管理”为“参与式的社会治理”,产生了群众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