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课堂 |
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然而,如何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在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大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王海洋看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教育领域点上的突破,也不是面上的延伸,而是将数字技术作为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变革。
越是困难,就越要有突破向上的勇气。大一中以“数字化+”现代治理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治理改革创新,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鉴之路,推动了学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让社会各界满意的教育答卷。
勇立潮头
开启“数字化+”现代治理实践
2022年,《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
教育与数字碰撞,是一次冲击,更是一次机遇,激励着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紧紧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机遇,顺应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学会用“数字化思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事实上,早在4年前,大一中就整体谋划,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据介绍,学校聚焦整体发展行动,规范领导、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多元相关者的责任、权力,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互动等方式和专业工具与标准来管理学校公共事务,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在重庆高新区“新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大一中进一步确立了“全面优质、特色鲜明的现代治理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数字化+现代治理的结构提质之路,从宏观的学校管理,到中观的年级自治和部门协同,以及微观的课堂教学,持续探索结构扁平、主体多元、工具专业、运行闭合的治理思路和制度化、工具化、标准化、人文化的治理策略。
数字化潮流之下,大一中依托现有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条件,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的校本实践相结合,实施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目标管理、团队参与、过程物化的行动策略,分阶段、分层次、全方位逐步推进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数据化、数字化,并系统性地进行工具开发与运用,创建管理数据库,推行“三新”一体化,推动课堂改良与教研转型,实施“一师一助教”,探求“班迹链”管理试点等。
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大一中以“数字化+”现代治理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能与蓄势,开启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治理的新生态。
深层变革
以数字撬动全方位发展
如何才能以数字化为杠杆,真正赋能现代化治理新格局,撬动教育变革,考验着大一中人的智慧。
学校把教育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充分借助数字化工具,聚焦管理提效、教学提质、教师提能等方面,引发教育治理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化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和高效的平台。学校建立了管理数据库,从制度到落实,从部门到级组,从过程到结果,从源文件到工具化,学校制度及其运行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且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特别是简化了各类迎检的环节,后勤基建、采购等部门事项逐步实现了全流程化。学校依托“区块链技术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这一市级综合改革项目,打造以班级为纽带的“班迹链”这一共建共享共治空间。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作为平行主体参与其中,让“班迹链”成一个人人参与、乐于参与的自洽成长空间。
教育教学创新应用为教育教学打开了新天地。大一中立足校情,推进“三新”一体化,实施“一师一助教”,推行工具的开发与运用。教师利用云端资源,随时随地实现电子备课,基于学科特色,利用工具达成抽象可视化。学校青年教师肖津感受颇深,在课中环节,通过希沃/鸿合这两个软件,链接了师生,达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依托数据分析,实施精准个性化教学。她说:“通过智慧设备,能够将我们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我们全面备课和深度思考。”
快捷、简易和有效的可视化工具,让多元主体参与成为现实。除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各类分析工具外,大一中侧重于开发基础性的实操工具,即“三图两表”+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以及最常用的PDCA等项目管理工具。“三图两表”即导图、横道图、流程图和计划表、检查表,其特点及功能各有侧重,能够与信息化技术高度结合。学校纪委书记阳略说,“借助数据,生成一张张简洁、可视化且具有外在形式美、内在逻辑性,并有利于被关注、易打开、速浏览和便保存的图示工具,让使用者快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和做的标准,再通过信息平台,跨越时间和空间,快速准确地‘上传下达’”。
如今,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在学校成为常态,基于共同愿景,制定了不同层级的目标,彼此高关联的处室部门集中办公,重点工作以PDCA模式闭环推动,动态更新的管理数据库替代纸质方式的督导迎检,教职工大会随机抽签上台展示说课或微分享,对外交流有可供自由“点菜”的微课程菜单,学校图书从图书室流转到年级和班级……
大学城一中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凝聚大众智慧,坚持机制创新,推进现代学校治理的校本实践,让办学从经验管理走向理性治理,从理性治理走向人文关怀。
全面赋能
迈入高质量发展“高速路”
数字化不应仅仅推动教育形式的变革,更是推动师生意识观念的变化,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师生“理念变革和行动变革”。
学子们在校园激发兴趣、点燃梦想,努力成长为“通文理、善体艺、广见识、有担当”的大一学子。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上,张国栋、刘星宇两位同学获得全国季军,创造重庆市中学生在此类比赛的最好成绩;全国一等奖2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王萍等9位同学的项目被评选为“重庆市级培育项目”。近3年,学生200余人次获得市区级科技、演讲、跆拳道、武术、篮球、羽毛球、击剑等各种大赛奖励。
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持续学习,深入钻研,运用数字技术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拓宽教学育人场。学校孵化出教师微培训课程100余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近3年,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赛课活动,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市级一等奖(含特等奖)奖项22个。
大一中实现了办学规模与质量的倍级提升,连续3年突破历史记录,展现强劲的冲劲和后劲,连续3年获得高新区办学质量评价一等奖,被授予“重庆市青少年信息科技人才培育尖峰计划专家工作站”、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殊荣。今年6月,国家教育部2023年“国培计划管理者高级研修班”成员来到大一中考察,高度称赞了学校现代治理和校园数字化建设;7月,中央电教馆、和田地区地县教育局长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到大一中交流,对学校数字化转型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它意味着要面向数字时代,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如今的大一中早已蓄积力量,蓄势待发,去创造新的精彩。
文秀月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