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内涵和外延,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拥护者、模范践行者。
学思用贯通,让思政“小课堂”活起来。一是坚持数字思维,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充分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借助慕课、微课、微电影、直播、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课程中的理论“活”起来、人物“动”起来、事件“亮”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趣味性。二是坚持辩证思维,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不仅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学”,更要教会如何“用”,要“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背景,坚持“案例说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处理复杂问题本领。三是坚持系统思维,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思政课的育人主体不仅仅是专职思政课教师,还应包括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等。学无分界、师无边界,只有形成“大思政课”的合力,才能让思政课德润无声、事半功倍。
知信行统一,让社会“大课堂”动起来。一是坚持历史性,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实现“悟道”。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利用红色资源和实践基地进行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系统学习,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学通学透学明白,从而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二是坚持时代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笃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作为鲜活素材引入思政课,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让大学生在思考感悟中清楚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而更加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拥护者。三是坚持实践性,在社会实践锻炼中实现“力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政课必须积极践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实现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并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充分激发“双主体”作用,让育人模式新起来。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在思政“小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以“六要”要求为基本准绳,做以学感知和以行笃信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在社会“大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社会“大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从而实现真学、真信、真用,在理论与实践中真正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