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磁器口古镇大门处,众多游客在此游玩。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
磁器口古镇宝善宫,游客们正在欣赏精彩的川剧变脸。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
磁器口古镇宝轮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
|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地处闹市,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
在这里,千年历史与新锐业态和谐共存,传统山水格局与周边城市繁华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气质。仅在今年端午节假期,就有超过22万名游客涌入磁器口。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磁器口的规划修编工作在2019年完成。修编后的规划提出,要保护街区空间格局、街巷、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载体的真实性,保护与历史遗存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要素,延续街区的传统空间格局。
8月6日,记者来到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探寻历史空间格局,寻找磁器口独特魅力的秘密。
重庆完整的山水格局街区的典型代表
磁器口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磁器口最早名为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1918年,本地商绅集资在磁器口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各地。“磁器口”因此得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李和平介绍,天然的山水格局,是磁器口的第一重魅力。
记者在地图上看到,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背靠歌乐山,面向嘉陵江,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伸展横亘整个街区。街区内地形起伏多变,南边和北边有清水溪、凤凰溪环绕街区交汇于嘉陵江中,外围的凤凰山和金碧山形成对街区的环抱之势。
山环水抱,是对磁器口街区结构布局最准确的诠释。李和平表示,磁器口是重庆完整的山水格局街区的典型代表。
从空中俯瞰,磁器口正街、磁器口横街、幸福街、金碧街4条街道和黄桷坪巷、温家巷、郎家巷等10条巷子,形成了“鱼骨状”街巷格局。这些街巷中,最早的形成于宋代,最晚的形成于清代。传统的历史空间格局被保存下来,成为磁器口厚重历史记忆的载体。
不仅如此,磁器口历史文化遗产也颇为丰富。街区内包括文保单位12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2处,传统风貌建筑约670处。
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宝善宫,就是磁器口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这是一座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建于清代,也是一处兼具开放胸怀与传统气质的场所。
李和平介绍,这是典型的山地台院式建筑,既具有四合院的形态,又因地制宜利用了山地高差。
走进宝善宫院内,记者看到,院落由一层层台地组成,建筑随着地势逐步“长高”。第一层台地上,可以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表演;第二层台地上,是磁器口古镇书法创作基地;第三层台地上,还有一座百家姓文化馆。驻足片刻,便能听到天南地北的方言和欢笑声一起,回荡在这座上百年历史的院落中。
“老地方”茶馆见证古镇几度兴衰
磁器口的第二重魅力,便是厚重历史与当代潮流的融合。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商铺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不断敲击着记者的耳膜。糍粑、麻花等传统小吃和奶茶、咖啡店并排经营,汉服爱好者和“潮人”共同行走在青石板路上。
在这里,历史也是生动鲜活的,活在充满烟火气的“老龙门阵”中。
磁器口居民曹青的家,是磁器口历史的见证者。从曹青的曾曾祖母辈开始,四代人在磁器口翰林院的老建筑里生活超过百年。
如今,始建于清代的翰林院房屋依然挺拔,夹泥墙、石柱础、雕花窗一如百年前的模样。院落中开起了一家名为“老地方”的民居特色茶馆。
茶馆的主人是曹青的父亲、今年80岁的“磁器口活字典”曹培熊。记者探访时,曹培熊有事外出,茂密的黄葛树下,55岁的曹青摇着扇子摆起了“老龙门阵”。
“我在磁器口土生土长,见证了磁器口的几次‘变身’,也见证了茶馆的发展繁荣。”曹青说,过去的磁器口有火花塞厂、丝纺厂、鸽牌线缆厂等单位,区域内有电影院、医院、学校、小吃店、杂货铺等,基本“自给自足”。但随着社会发展,区域内的多个工厂迁走,街区陷入了落寞。
直到2000年,磁器口启动保护性开发,大批游客涌入。昔日安静的街巷变得人声鼎沸,不少老居民都把临街房屋租给人家作店铺,当起了房东。
曹家居住的翰林院,紧邻磁器口历史街区东南门,是一处闹中取静之地。因此,曹培熊选择在自家院坝里开一个茶馆,让来往游客休息喝茶之余,还能听一听磁器口的历史和故事。
在人来人往中,在讲述与聆听中,老院落人气旺盛,仍然充满活力。
无独有偶,磁器口的古寺宝轮寺也深受各地游客青睐。宝轮寺大殿兴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是重庆中心城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在千年历史的街区里面,还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寺,非常有韵味。”江苏游客章可是古建筑爱好者,来重庆旅游前做了功课,专门到磁器口来参观宝轮寺大殿。他感慨,热闹的人间烟火气,更显出古建筑的经典之美。
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和改造街区,推动古镇魅力不断焕新
文化,是磁器口的第三重魅力。抗战时期,以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的沙磁文化在沙坪坝和磁器口地区巍然崛起,梁濑溟、胡庶华、丰子恺、丁肇中、韩子栋等文化名人和革命家都在磁器口留下了足迹。
如今,沙磁乱针绣、毛血旺、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磁器口传承延续。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磁乱针绣”传承人罗泽霖介绍,“沙磁乱针绣”将画理与绣理结合,以错综复杂、长短不一、交叉重叠、分层加色赋予个性的“乱针法”,在作品中呈现出细微光感和颜色的变化。
罗泽霖师从母亲闫永霞,而闫永霞已经在磁器口经营了10多年绣坊。磁器口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载体,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非遗也会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令人欣喜的是,今后,磁器口的魅力还将在“焕新”中延续。
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源介绍,修编后的规划优化扩大了保护范围,分类细化了保护措施,补充了综合防灾专项内容,更符合新时代新重庆发展要求。在尊重街区历史、保持原貌和历史氛围的前提下,磁器口将采用城市更新的方式进行街区保护和改造。
今后,磁器口将打造嘉滨巷—禹王巷等新动线,推进完成清水溪“诗意田园”“两溪花谷”建设与凤凰山1.5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整治。
同时,还将打造文商旅融合的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形成磁器口的古镇游、滨江游文创产业游、特钢和重庆大学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游、歌乐山乡村休闲游以及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文化游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