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将“神兽”送到各类夏令营体验生活、学习技能,但各种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有媒体报道,健康卫生状况、虚假宣传、退费困难成为其中的三大投诉焦点,缺乏监管正成为夏令营行业长远发展的痛点。
家长出于各种原因或考量,将孩子送去夏令营,本是为了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然而,一些夏令营的质量却不那么尽如人意。有报道指出,一些培训组织青少年夏令营的机构,并不具备相应资质,教练员也没有取得相关执业证书,孩子的安全有没有保障,还得打个问号;有的户外俱乐部、旅行社打着夏令营的旗号,实际提供的只是托管服务,孩子们的体验并没有想象得好;转包生源、霸王条款、环境脏乱差等更是让人担忧……夏令营的种种乱象,侵害着营员、家长们的合法权益。
夏令营乱象丛生,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行业标准仍未明确,看似教育、文旅、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都有涉及,但责任主体并不明晰。因此,治理夏令营乱象的第一步,还是要从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入手,填补监管空白,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包括资质、价格、服务、安全等方面,尤其是要全方位清查安全隐患,责令培训机构整改,对于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机构,就要毫不留情将其“踢出局”。
另外,家长要擦亮眼睛,善于甄别夏令营服务的品质。尤其是,不要被一些不具资质的假冒夏令营忽悠、蒙蔽,确保把孩子送进的是安全、健康、有趣、充实的夏令营,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共同挑选最适合的夏令营产品。当然,也要结合与孩子的沟通,增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夏令营“掺水”,该投诉举报就投诉举报,主动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夏令营本该是暑期孩子们的乐园,不该成为“坑娃营”。这一行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强化内部自觉。
相关商家不能利用家长想丰富孩子业余生活的心理,走“利字当头”的歪路,做违法违规的事情,拿孩子当自己的“摇钱树”。毕竟,孩子是不好骗的,家长是越来越懂法的,一旦蝇营狗苟的行径败露,虚假宣传被曝光,最后付出代价的一定是自身。唯有诚信经营,打磨好产品,为孩子负责,夏令营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口碑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