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一期项目集拼仓库和集装箱堆场一片繁忙。(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
黄瑞程 |
|
赖志晖 |
|
王火泉 |
7月16日,“新加坡·重庆周”在新加坡正式启动。“‘重’‘新’出发”的口号,反映了渝新两地密切的关系。
其实,自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重庆以来,便有许多新加坡人来到重庆,在这里生活,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助力。值此“新加坡·重庆周”举行之际,在渝新加坡人的心情也十分激动。7月17日,记者采访了3位在渝发展的新加坡人,听听他们的故事和给重庆的建议。
凯德地产(中国)重庆董事总经理黄瑞程
重庆有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潜力
来福士广场是新加坡知名企业凯德集团在重庆的重要项目。黄瑞程于2015年被派驻到重庆,一直负责这一项目管理。
在重庆多年,让他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朝天门是重庆城市发源地。来到这里做项目,首先就要深度融入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底蕴。
项目还在修建期间,黄瑞程就提出举办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以加深重庆市民和项目之间的了解。这样的情感并非单方面的。最让黄瑞程感动的是,重庆来福士开业当天,整个朝天门广场挤满了人,当日客流量达到35万人。
黄瑞程说,这个场景也让他确定,重庆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潜力。
“重庆是直辖市,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它的基础非常好,市民消费力和消费意愿也很强。”黄瑞程说,他经常会给朋友介绍重庆这座城市,邀请商业伙伴来重庆考察了解,希望他们能在重庆投资兴业。
“这座城市越来越国际化了。”黄瑞程说,重庆有山有水,现代摩登和市井烟火气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里的人非常耿直,非常包容,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新加坡信罗迹集团总经理赖志晖
要帮助重庆申报“工业设计之都”
赖志晖是2020年5月到重庆的,原因是重庆分公司要成立。
“我们在新加坡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关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情况,当时我就觉得重庆这座城市很不错。”赖志晖说,公司认为除了东部沿海外,也需要在西部地区布局。因为有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便是新加坡企业在西部最好的选择之一。
来渝之后,赖志晖与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旅上。他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渝新文旅合作刚开始开展不算好,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渝新文旅合作也在逐渐加深。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考虑到渝新双方的企业需要有对接单位,新加坡信罗迹集团便成为了这个联盟的秘书处。
“我现在每年3/4的时间都在重庆,已经算半个重庆人了。”赖志晖说,下一步,他准备助重庆申报“工业设计之都”。
他说,德国就有很多城市,并没有多少旅游资源,但因为其汽车产业文化,吸引了不少旅客前往。重庆也有类似的产业基础,完全可以与文旅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重庆申报“工业设计之都”的底气。
中新环通(重庆)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火泉
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建设陆海新通道
“我2017年就到重庆了,当时就是跟中欧班列(渝新欧)合作。”王火泉说,物流合作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点领域,很多新加坡人看好其发展前景,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也是在那一年,重庆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助力下,开辟了陆海新通道,打通了一条向南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王火泉说,在开放区位和资源上重庆不如沿海地区,想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其实是有很高要求的。而随着陆海新通道的成长,重庆有了更多物流选择。把这些开放要素利用好,便能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很强的动力。
“想要加快这条通道的发展,重庆需要注意两个点。”王火泉说,一是提升产业能级,比如在汽车产业上增加细分领域。只有丰富了产业业态和产品,才能为通道提供更多货物。第二点,则是需要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陆海新通道建设中。
王火泉表示,任何一个区域,民营企业都是外贸的重要构成,也只有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才能优化这条通道的市场化水平,也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的运行。“在我来看,重庆各级部门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也在积极努力。”王火泉说。
王火泉还透露,目前自己正积极向周围的朋友、客户推介陆海新通道,希望借助自己的资源,加快这条通道的建设。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