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江四岸打造为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间用“618”唤醒消费新活力齐抓共管应对“高考诈骗”渝中 “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有力谭正荣:爱岗敬业、执着奉献的口腔医生
第00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把两江四岸打造为幸福美好生活新空间
用“618”唤醒消费新活力
齐抓共管应对“高考诈骗”
渝中 “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有力
谭正荣:爱岗敬业、执着奉献的口腔医生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系列报道之二

渝中 “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有力
今年1月—5月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03%

  渝中区通远大厦获得我市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称号

  2022年7月,我市发布《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满天星”行动计划),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渝中区在全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落实举措进一步细化,行动计划开局良好、推进有力。

  目前,渝中区软信产业发展迅速,全区软信企业2022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6.15%,今年1月—5月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6.03%。

  加速名楼建设 厚植发展新优势

  今年,我市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名单出炉,渝中区通远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榜上有名。

  作为区国资公司运营管理的楼宇,通远大厦可以拎包入住,入驻流程简单,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还能享受房屋租金、办公装修、网络通讯、适配评测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目前,大厦已先后吸引重庆网润集团、重庆不贰数字传媒、北京思源政通、美团、万商云集等企业,涵盖互联网服务、线上金融、智能制造等软信服务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超2200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4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通远大厦不是个例。近年来,渝中区利用存量楼宇实现软件产业集聚,加快推动“小升规”“规变总”,总部及重点企业累计达550家,亿元税收楼宇达40栋。同时,通过“老旧楼宇改造升级+新载体建设”,新改建商业商务楼宇45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企业载体需求。

  渝中区通过“留、改、购、增、升”等措施,集中40余万平方米商业商务楼宇发展软信产业,成效明显。当前,全区已经形成了“一核多点”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即以重庆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片区为“核”,拓展上清寺、大溪沟、两路口、解放碑及朝天门、下半城片区,全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培育特色产业 抢占发展新赛道

  深耕渝中20余载,重庆网润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700人,年产值超10亿元,连续3年获得国家A级纳税企业称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互联网界头部企业,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商标专利证书,累计服务超20万客户。

  “网润集团能获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渝中区的大力支持及各界对软信发展的高度关注,这让集团的发展动力更强、发展信心更足。”网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该集团将全力落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坚持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理念,重点布局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板块,力求再造一个年产值超10亿级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前行,助力渝中区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渝中区,像网润集团这般茁壮成长的企业不在少数。据了解,渝中区在全市率先制订区级“满天星”行动计划,出台软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配套联席会议制度、“产业链牵头人+链主+链核”工作机制、专家库运行机制,抢占发展新赛道,全面推动“满天星”行动计划统筹有力、推进有序,成效显著。

  坚定产业方向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为重庆母城、主城核心,渝中区是我市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主阵地、主窗口。

  近年来,渝中区全力推动软信产业发展,聚焦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这三类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壮大工业软件、做优做强信创产业、持续发力区块链产业,以此发展整个数字经济,培育形成创新驱动、协同开放、富有竞争力的“3+X”软件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渝中区先后培育中国电信制造云等市级优秀软件产品18个;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软件产业链公共服务网等公共服务平台7个;授牌电影数字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等6栋楼宇打造区级软信特色楼宇;非羁押数字管控平台被列入工信部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峰会等20余场产业活动;累计发布5批次共126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1.68亿元,“政府带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场景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按照‘楼宇用起来、人气聚起来、产业兴起来、生态优起来’发展思路,持续营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为重庆建设中国特色软件名城贡献渝中力量。”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说。

  力争到2025年,渝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核心载体突破100万平方米(软件企业达5000家以上),软件业务收入迈上1000亿元台阶。

  王彩艳 高绮 图片由渝中区大数据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