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比如,在巴南区博物馆举办的“追寻晴皋—— 一位清代诗书画名家与重庆的故事”中,多幅经过修复的龚晴皋真迹首次与观众见面。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开展时,观众还在展厅看到可爱的“小晴皋”IP形象、实用有趣的“晴皋趣事口袋书”,见证数字文物藏品发布,体验公益讲解和特色社教活动。观众纷纷感慨:“一个展览,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打造“云上博物馆”
现代科技让文物永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当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修复师正有条不紊地修复三峡库区出土文物。
2021年,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重庆组织开展了《三峡库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专题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1.2万件三峡出土文物的抢救性修复。
幸军介绍,截至今年5月中旬,《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项目《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2022年度保护修复项目》已修复1211件(套)文物,修复数量过半。计划今年8月底完成该批次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保护修复。
在修复文物同时,重庆还注重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采集工作,让文物在科技的世界实现永生,造福子孙后代。
打开手机就能体验VR全景漫游、欣赏高清数字文物、观看微纪录片……今年3月,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云上博物馆”上线仪式暨《“重庆云上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中国广电重庆公司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大足石刻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打造重庆云上博物馆集群,受到观众欢迎。
此外,修复后的文物还以多种方式得到合理利用,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汉辟邪座青铜多枝灯”为青铜器的典型文物,多次开展“青铜修复秘籍”青少年文物修复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参与体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云阳县博物馆拍摄10集《朐忍风华》纪录片,“汉辟邪座青铜多枝灯”等也被选入其中,且该纪录片入选了国家文物局的精品课程。
文物修复的步伐,永远不能停歇。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可移动文物共登录1482489件(册)。其中文物704364件,古籍图书657639册,标本、化石96494件,资料2399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