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他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中国历史研究院位于连通古今的“文化之脊”——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2019年成立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勉励大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发展、加强中国史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
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一条“历史大道”,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铭刻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总书记步入展厅,沿“历史大道”前行,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护情况。
“这是一件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距今大约4800年。”讲解员指着一件陶器展品,“它的特别之处是器物上有着刻画符号,分别是‘日’‘月’‘山’形。抽象的表达和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而我国最早的陶器,早在16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吗?”总书记向讲解员询问。
“是的。”
“不是‘最早的之一’,就是‘最早的’?”总书记又问。
“是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早期陶器,基本都是从中国起源之后传播过去的。”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朱书文字陶扁壶、彩绘龙纹陶盘,夏代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足迹。
“4000多年前的东西这么精致”“这个技术在那时是很先进的”“真漂亮!制作工艺太精湛了”……总书记边走边看,由衷赞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看了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很有收获。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带着这样的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七层会议室出席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就以当代中国实践为坐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文明推进全本《儒藏》编纂研究、在交流互鉴中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作了发言。
“大家的发言角度不同,言简意赅,很受启发。”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这也是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原因。”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谈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书记一口气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总书记强调,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谈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并给予生动论述——
“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
精辟的阐释,深刻的分析,指引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谈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
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
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指引未来——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