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祖芬来到曾经训练的体育场,倍感亲切。龙帆 杨涵 摄\视觉重庆 |
|
捐赠物品展示。 |
|
比赛中的贺祖芬(右三)。(受访者供图) |
|
人物口述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人物名片
贺祖芬,1943年生于重庆南川,著名短跑运动员,曾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荣获女子短跑冠军。其中,1965年在第二届全运会上获女子100米和200米两枚金牌。一个月后,以11秒5刷新百米全国纪录,进入当时的世界十强。
两路口贺龙雕像旁,绿树点缀的小山坡上,重庆市体育局办公楼古色古香。这栋建筑落成已近70年,它造型仿古,色彩素朴,映衬着初夏时节蓝丝绒般的天空,煞是好看。
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提前一点,我们来到三楼会议室,推门一看,贺祖芬正跟工作人员交谈。
80岁的老太太谈兴颇浓,声音有些激动,聊的都是往昔岁月里的故人往事,倏忽几十年风流云散,那些逝去的曾经却似乎从未走远,历历在目,深藏心间。
会议室摆放着一些老照片、旧训练服和运动会冠军奖章。这些珍贵物件记录着贺祖芬年轻时的风采和荣光,它们被主人从千里之外带回家乡,郑重地捐献给重庆体育博物馆珍藏。
“我的体育人生从重庆两路口开启,大田湾体育场曾见证我创造最好成绩。60多年过去,能够带着这些凝结了我人生记忆的东西回到这里,我感到很幸福。这也算是在外漂泊多年的我,为家乡体育事业尽的一份绵薄之力。”说这话时,贺祖芬的声音有些哽咽。
家乡来电,让她顿时泪流满面
贺祖芬是谁?今天的年轻人难免感到陌生。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名字曾广为人知。身为短跑名将的她,在国内外比赛中一次次夺得冠军,她的拼搏精神激励了亿万国人。
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贺祖芬和队友斩获女子4×200米金牌;1965年的第二届全运会,她似一匹飞奔的黑马,连夺女子100米和200米两枚金牌;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她再夺女子100米金牌;随后,1971年至1975年,她几乎垄断了女子100米和200米的全国冠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在第二届全运会连夺两枚金牌后,她回到体育人生的起点——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汇报表演,以11秒5的成绩刷新女子百米全国纪录,这个成绩足以在1964年奥运会获得亚军。这一纪录被她保持了21年,直到1985年才被刷新。
“所有成绩都是1957年我被选入重庆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时没有想过的。”贺祖芬回忆,当时她在重庆42中读初中,活泼好动,在学校的运动比赛中总拿第一,体育老师发现她很有潜质,于是把她推荐给体校来选苗子的老师。1958年,她又被推荐到国家队参训,就此离开重庆。
“1958年至今,我先在国家队工作,后来定居福建,中间只因比赛等短暂回过重庆,但我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这次接到体育博物馆征集通知,我兴奋得睡不着觉。”贺祖芬说,几个月前,她接到重庆市体育局的电话,“一看是重庆号码,我还挺诧异,然后就听到了成立体育博物馆的消息。阔别几十年,家乡还记得我啊,我顿时泪流满面……建博物馆这个事很有意义,能传承体育精神,我立马翻箱倒柜寻找,就是要把最好的东西捐给家乡。重庆生我养我,大田湾更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家乡的恩情我永远不忘……”
用力奔跑,只为妈妈不再操劳
对贺祖芬而言,她的体育人生高光时刻无数,看上去顺风顺水,但倘若回到起点,她其实也曾历经坎坷。“比如,起初我参加田径训练,我妈妈就是一百个不情愿。”她说。
1943年,贺祖芬在南川出生。“小学时,妈妈带我到重庆投奔舅舅,她要同时照顾舅舅的3个孩子和我。为了多赚点钱给我过年买新衣,她还接下了给邻居洗衣服的活儿。当我被体校推荐进市体工队参训时,妈妈哭了,她不想我当运动员。她说,芬呐,你不要去,你好好学习考大学,再苦再累妈也供你……”
说起这些往事,贺祖芬的眼眶红了,泪水不停打转。她接过我递上的纸巾擦擦眼,接着说,“但我那时态度很坚决,因为从小体育就很好,老师也说我有潜质。我还问了老师,说参加体工队训练可以拿工资,练好了拿名次还有奖金,我想早点挣钱养妈妈,让她不要那么累,所以虽然当时我们母女分歧真的很大,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
那时,每天下午最后一堂课下课铃响,贺祖芬就从枣子岚垭的42中一路飞奔到大田湾,只为抢一双合适的训练鞋。“在我眼里,大田湾好像一个新世界,有很多运动装备,教练也很喜欢我,他们觉得我很听话,不但主动训练,而且能力这些都很全面。”
贺祖芬记得,在重庆训练时第一笔工资是6块钱,“我领了钱就马上跑回家交给妈妈,母女俩抱头大哭。”后来进入国家队训练,工资涨到了几十块。1960年,贺祖芬出国比赛,有津贴,“我就买了一箱子奶粉带回国,我想寄给妈妈让她改善营养,谁料回国就接到噩耗,妈妈走了……妈妈这一生太苦,没能享福……”
与妈妈永别时,贺祖芬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失去世上最亲的亲人,她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舅舅一家对她很好,但她知道,未来的命运必须靠自己。
强风拂面,人生就是一场奔跑
靠自己,要争气!从贺祖芬走上田径训练之路的第一天起,这6个字就是她认定的真理。她常常提醒自己,不尝试挑战,人生可能就只是一场梦幻。
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挑战,发生在1958年被推荐去国家队参训时。“当时我在市体工队排球队,教练忽然通知我去北京参加国家队训练,我那时其实对国家队没概念,心想在哪儿都是训练。”贺祖芬记得,进京报到是当年10月8日,一个多月后,她被通知改练短跑。接着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便从一名二级运动员迅速提升为健将级,创造了队里的一个奇迹。
贺祖芬说,刚到短跑队不久,她就听说,她进京训练是试训,如果6个月内达不到国家队的要求,要被退回重庆。“我怕丢人,下定决心要站稳脚跟。”
一般来说,二级运动员成为健将要训练好几年。贺祖芬是幸运的,刻苦的她遇到了很好的教练。“在北体大训练时,早上6点起床,冒大雪跑颐和园,一天下来我常常累得在角落里睡着。我咬紧牙关坚持了一个冬天,开春第一场比赛,我就达到健将标准了,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接着1959年举办第一届全运会,我参加了,还跟队友一起拿了集体金牌。”
那时,16岁的贺祖芬心中只有奔跑,未来究竟会怎样,她并不知道。“我从不胡思乱想,要想也就想想自己跑步的模样,想想怎么跑得更快。我只知道,跑起来有风,那就一直跑下去。拂面的强风让我感受到全身肌肉的律动,我能做的就是迎着风跑,拼命向前跑。”
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全身心投入比赛和训练。据《重庆体育志》记载,1974年,31岁的贺祖芬还代表我国参加在伊朗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运动会,获女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三块银牌,以如此年纪参赛,让她成为全国运动寿命较长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1986年,贺祖芬退役后随爱人调到福建省工作。如今,他们一家定居厦门。几十年来,因为事务繁忙,回家乡的机会很少。“又回到大田湾,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当年这一带种下的小树都已经枝繁叶茂了,我觉得这就跟家乡重庆的蓬勃发展一样,令人欣喜。”
她说,阔别几十年,也有不少遗憾。“现在跑不动了,我也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