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先广。(受访者供图) |
在机械领域,各种机械的运动,90%是靠齿轮传动。重庆机电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先广,从1988年起,已经与齿轮打了30多年交道。
我国是机械制造大国,但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齿轮产业都对国外高端制齿装备依存度高,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齿轮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状况。
“研发核心技术,开发精密制齿装备,提升制齿精度,刻不容缓!”这一信念支撑着李先广潜心开展技术攻关。
反复研究、不断试错、纠错改进……他带领团队在不停歇的攻关中,取得六轴数控滚齿机、数控剃齿机等成果,并于2007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从事数控机床、自动化、绿色制造及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信心。
2009年,他又获得首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以及高效数控精密磨齿机的研发。
“有的大型装备上的齿轮,直径可达两三米。这么大的齿轮要加工,必须要用大型机床。”李先广回忆道,当时,我国并没有这样的大型齿轮加工机床,一旦国外对我们“卡脖子”,我国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就无法维修,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更不可能制造新的大型装备。
围绕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全数控高效大型滚齿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产品精度也更高。
据悉,李先广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和课题3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攻克精密复杂加工行业的关键加工工艺技术,提高了我国精密复杂加工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改变了核心制造装备长期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2018年,他凭借“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成果,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没有揽不下的‘瓷器活’。”每次遇到瓶颈时,李先广都是这样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有力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舰船、航空航天、风电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其研制的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销往日本、英国、韩国等,已实现2000余台机床销售,为企业增收30多亿元。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让“小”齿轮变大变强,依然是他奋斗的目标。“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精密数控机床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在高性能齿轮精密制造技术与机床、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攻关,保障我国高端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