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都县栗子乡南江村层层叠叠的梯田。(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陈勇 摄/视觉重庆 |
小满时节,丰都县栗子乡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农户们正忙着耕田、插秧。
“宜机化改造后,大型农机能进场了。”看着大马力拖拉机翻开田土,栗子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焦永鸿说,农田基础条件改善,让当地水稻种植迭代升级,进入到大农机时代。
生产方式迭代,是栗子乡和丰都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年轻人陆续回归、村民脸上充满喜悦……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是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和丰都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力绘就的。
2021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召开,18个成员单位、43名帮扶干部按照市委工作要求,投身到丰都县乡村振兴一线。两年来,他们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把脉问诊、精准发力,给乡亲们带来了最直接的变化和感受。
栗子乡海拔从300至1400米不等,高山深谷落差大,山岭阻隔产业较差,如何培育产业支撑强村富民?这是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初到时,干部群众最焦虑的问题。
“守住守好底线,壮大培育特色产业,持续用力降成本、延链条,提升附加值、竞争力,深度做好‘土特产’文章。”帮扶集团驻栗子乡工作队负责人介绍,两年来,工作队和当地政府一道,为栗子乡描绘出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优势特色产业拼图越做越大。
栗子乡自古盛产优质稻米。在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和科学规划基础上,当地将水稻确定为主导产业,在全域内推广标准化种植,优选高效优质水稻品种。2022年,全乡有机水稻种植达5300亩。
两年来,帮扶集团与当地政府抓紧抓实重点项目、激活产业“造血”功能。栗子乡规划重点项目74个,已完工43个。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优质栗子稻米,农田宜机化改造273亩。加快推动乡村建设,实施公路油化改造12.1公里,人行便道24.5公里等。逐步建设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油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和肉牛、土鸡养殖。深化产业融合,整合梯田、古寨等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产业兴旺,让乡村再次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毛亚伟和焦艳如都是土生土长的栗子乡人。几年前,毛亚伟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焦艳如是个“00后”,曾在福建工作。如今,两人回村创业成了搭档。在驻村干部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参加了电商销售、品牌提升等培训,在高山上开办养鸡场,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两人不仅销售自己的丰都麻辣鸡、大米,还在当地村寨“走播”为村民带货。“村里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多了起来。”毛亚伟说,已有十余名年轻人回村发展。
产业在家门口生长、年轻人回村发展,以前“慢悠悠”的村庄也“快”了起来。
“以前的野桃坝村,道路不好走,晚上还黑漆漆的。这几年,道路改善了、路灯装上了,走起路来亮堂堂。”仙女湖镇野桃坝村五组村民彭德荣说,让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在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帮助下,村小筹建了食堂,娃娃们中午可以在校吃饭了。
丰都的乡村建设,没有局限在硬件方面。在帮扶集团大力推动下,当地以党建、群众活动为根基,打出组织振兴“组合拳”,指导各村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成立青少年家庭互助会、农民工工会等,探索“栗事共商”村民议事机制……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很满意。”“大家向往的生活,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吧。”如今,当地村民聊起今昔之变,感慨万千。村民最直观的感受,正是对帮扶工作队最大的褒奖。
两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同心同向、接续奋斗,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丰都县及栗子乡结出乡村振兴的硕果。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未来,帮扶集团将一棒接着一棒干,让乡村振兴点燃持久引擎,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描绘更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