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携手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大区重庆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唱响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守住川剧DNA,让川剧艺术再现辉煌决出“第十届重庆十佳科普使者”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渝中 打好金融“组合拳”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招租公告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川渝携手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大区
重庆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唱响第五届中国歌剧节
守住川剧DNA,让川剧艺术再现辉煌
决出“第十届重庆十佳科普使者”
采矿许可证注销公告
渝中 打好金融“组合拳”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招租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花大奖”得主沈铁梅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守住川剧DNA,让川剧艺术再现辉煌

本报记者 赵欣

  川剧《李亚仙》剧照。(重庆市川剧院供图)

  “我是国家级非遗川剧的一名传承人,更是传承团队的带头人。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对我而言是光荣,更是责任。三百年川剧艺术源远流长,非遗传承之路道阻且长,我将和我的团队、和川渝两地所有川剧人一道坚守梦想,守住川剧DNA,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再现辉煌,重绽荣光!”

  5月10日,天津武清,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正式揭晓。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铁梅当选,成为10位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之一。

  沈铁梅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川剧传承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拥抱年轻人,“守正创新是非遗传承的根基。随着川剧年轻化、时尚化,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这个剧种也真正拥有了未来。”

  守正创新

  守住DNA是创新的基础

  2006年,川剧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川剧非遗传承的代表人物,沈铁梅带领中国戏曲领军院团重庆市川剧院为川剧艺术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前人、超越前人,本质上就是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沈铁梅说,“守正”是要守住川剧DNA,保护好优秀传统剧目,“创新”则是在传承过程中吸收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为我所用,激活川剧的内在生命力,从而让具有三百年历史的川剧焕发新生。

  有人赞扬说沈铁梅的艺术实践带来了中国川剧的改革,对此沈铁梅直言:“我从来都不是去改革,而是致力于完善、传承川剧。对DNA的坚守,体现在人才建设、剧目传承、新剧创作等诸多方面,现在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其中一些DNA已经变了,但川剧依然辨识度极高,锣鼓一响大家都知道是川剧。”

  “守正”,意味着要扎扎实实下苦功。“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但戏曲人才的培养无论何时都快不得,必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艺术传承之正道。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遵循前人的经验,我们才能打下基础,再谈创新。”

  唱响世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从2001年出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开始,沈铁梅就说要让川剧这一中国戏曲艺术瑰宝唱响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时至今日,重庆市川剧院足迹已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让沈铁梅愈发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今日的非遗传承人,哪一位不是流着传统的血液,哪一位不是透着传统的精神,传统赋予我们价值,传统给予我们面对今天、走向明天的信心,传统是我们的文化图谱,也是生命的艺术基因。”

  在前不久刚刚圆满结束的香港西九戏曲中心演出中,原汁原味的川剧《李亚仙》经由沈铁梅“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神韵演绎,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心。“原汁原味的川剧艺术有种极致美感,哪怕语言不通也能让观众震撼。我想这就是川剧艺术当中的文化自信。”

  “有了文化自信,戏曲人才有底气,文化才能走出去,才能行稳致远。”沈铁梅表示,《凤仪亭》《金子》《李亚仙》等作品的每次海外亮相,都会吸引来众多演艺机构主动洽谈合作意向,这让原本就对戏曲艺术充满信心的她愈发自信,“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川剧让越来越多西方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内涵和魅力,川剧的价值也从中得到彰显。”

  拥抱未来

  年轻态让非遗活起来

  “让年轻人爱上川剧,您准备怎么做?”

  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仪式提问环节,面对主持人的问题,沈铁梅胸有成竹:“为传承发展川剧,我们走进大中小学和商圈,用青春时尚的传播方式推广传统文化。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但自己走进剧场,还带着亲友、孩子一起来,这令我们特别欣慰,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只是川剧,所有的传统非遗只要拥有了年轻人,就拥有了未来。”沈铁梅表示,“三百多个地方剧种,观众老年化倾向曾一度是业内之忧,但如今,无论是昆曲、京剧、越剧,还是川剧,你都能感受到这些剧种在年轻化、时尚化起来,与此同时年轻人也开始主动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

  沈铁梅认为,发展到今天,古老川剧也应通过年轻态的发展实现非遗的活化。她说,为了让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重庆市川剧院努力近20年,“真的有很多年轻人开始走向川剧,成为川剧的粉丝。”

  “传统非遗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于艺术价值的保护、挖掘。我们自己的强项在舞台表演,而传统文化价值的开发、传播则需要专业的懂得营销的年轻人来完成。通过营销找到更多知音,非遗才能真正活起来。”沈铁梅表示,希望国家对于非遗营销类机构,给予更多的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