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沙坪坝井口工业园的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马文生正与公司研发团队一起商讨研发新产品;车间内,工人们加紧装配新型隔膜泵。去年,该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再创新高,80%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源源不断的创新。公司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土壤’。”马文生说。
留住人、成就人,继而让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沙坪坝区借助区域内集聚了10万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才优势,不断塑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该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数字经济、软件设计等战新产业逐渐兴起,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优势服务业进一步壮大。去年,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10,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四成以上。
“人才三宝”实现“以人才引人才”
8年前,重庆浪尖渝力重庆总部设在了沙坪坝。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浪尖渝力在短短数年内建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工业设计专业的国家级孵化器,创建全市第一个以工业设计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创新生态集聚区。
在自身不断发展同时,浪尖渝力还推荐5家设计类上下游企业落户该区;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A区梨树湾项目为载体,引入50余个项目落户。
“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沙坪坝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立起“人才三宝”服务制度,即: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直接联系人才的“直通车”,提供金融支持、平台建设等的“加油站”,为人才提供居住、子女入学等的“人才暖宝宝”,全方位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目前,“人才三宝”已开通人才服务专属小程序,为人才所在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亿余元,提供人才公寓440套,为168名专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协调人才子女入读优质学校200余人次。
通过贴心的服务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沙坪坝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4000余名,人才资源总量达40万人,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校友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90后”王乐祥是重庆大学土木专业博士,也是有数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知博士团”联合创始人。
2021年,他与几名同学发起“新知博士团”项目,依托互联网以科普“吸粉”,以转化变现,做大科普、科技成果服务两大核心业务。项目刚启动时,他为场地、资金等发愁。在学校和有关部门帮助下,借助“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平台,项目获得学校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场地、金融、宣传推广等支持。现在,项目由4人团队发展成为拥有30余名员工的企业,年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8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200万元,帮助多所高校转化成果6项。
“王乐祥是我们‘校友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的典型之一。”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时龙表示,通过校地合作、发展“校友经济”,可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沙坪坝高校院所林立,人才资源丰富、创新成果丰硕。该区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立未来科技园、数字软件园、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三园两中心”作为激活校友资源的平台;成立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五大“创新产业(人才)联盟”,实现人才的主动集聚。
推动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势能”
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以重庆大学朱涛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研发出分布式光纤监测分析系列设备,可为储油罐、精密仪器等运行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
去年,该公司获得了5600万元的风险投资,目前已获得700余万元订单,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600万元。
“像这样通过人才带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热销产品的案例还有很多。”沙坪坝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组织200余名专家组建了“科技创新专家智库”,走进企业精准开展资源对接。目前,全区已培育赛力斯智能汽车、吉芯科技芯片制造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2300家。
如今,沙坪坝已形成先进制造业补链成群,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未来设计之都、西部消费新地标,实现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发展后劲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