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王治伦。 |
【“星星”档案】
王治伦是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受酷爱读书的祖父王守一影响,他自小与书相伴,心中一直有一个建设乡村图书馆的梦想。二十多年前,他和家人自筹资金,建成了一个面积60余平方米的公益图书室,并将其命名为“守一图书室”。二十多年间,“守一图书室”始终敞开大门,成为周边村民获取知识的“精神粮仓”。王治伦被中宣部等3部门授予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称号。
4月17日上午,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守一图书室早早地开了门。主人王治伦照例烧水、泡茶、洒扫,一切程序有条不紊,如同这二十多年来的每一个早晨。准备工作就绪,他搬来一把藤椅在门口坐下,晨风徐徐,朝阳洒在脸上,为他黝黑的面庞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光。
年已古稀的王治伦看上去比村里的同龄人年轻不少。他的身体状态的确很好,思维敏捷,说话走路都风风火火,所谓古稀之年的老态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可能这也要感谢读书哟,读书让人年轻,我信!”他呵呵笑着,快人快语。
或许,在王治伦心里,此生最令自己满意的,就是他身后这间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守一图书室。
这是一间重庆乡间常见的普通民居,面积60余平方米,藏书也不过万余册。二十多年来,它的大门一直向村民免费敞开,男女老少纷至沓来,读书、借书、自习,或是闲话桑麻。如今,它已成为当地开展乡村阅读的公共空间,王治伦也被授予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
与王治伦身上淳朴沉稳的气质一样,守一图书室的气场,有着黄土地一般的厚重朴实:简简单单的白墙,靠墙摆放着几排简易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报刊书籍,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其中大多数看上去有些年头了,泛黄的书页默默见证着这间乡村图书室走过的二十多年岁月。
农民出身的王治伦和普通农民不太一样。他的祖父王守一酷爱读书,留下了数百册古籍。耳濡目染下,王治伦从小爱读书,谈吐不俗。在看到村民们常常聚众打牌,甚至为输赢争吵时,他想要不把家中的书拿出来给大家看,“农村嘛耕读为本,书里有知识,有些书就是教农民科学种田的。慢慢地,建一个乡村图书室的想法在我心里开始萌芽。”
在堂兄王明伦支持下,王治伦坚定了信心,说服老伴赵依秀,把新建的房子腾出来当图书室。为了添置书籍等,他还多方举债数万元。2002年,他终于得偿心愿,守一图书室正式开放。
起初,除了村里的孩子,没啥大人上门。后来,有粗通文字的村民从图书室的农技书中学到科学种植技术,收成很不错,这让村里人开了眼,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不懂的地方,还相互请教。渐渐地,村民们开始远离麻将桌,一有空就来图书室坐坐,翻书。
利用守一图书室,王治伦还积极为基层群众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等内容宣讲,将党的最新精神传递到群众心头。他还举办了“一本好书带你读”阅读讨论会、“全民阅读·书香龙凤”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与当地学校合作,助推书香校园建设。
“有人问我,图书室会一直开么?我说,图书室的大门会永远敞开。”王治伦笑道,虽然自己上了年纪,但是儿子已经答应接班了,“我们会坚守村里的‘精神粮仓’,让更多村民从阅读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