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南坪会展中心,参展商推出的川剧变脸表演精彩纷呈。特约摄影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
河南驻马店香包制作技艺、贵州苗绣制作……4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第十一届重庆文博会现场发现,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和相关产品扎堆亮相,不少非遗产品受到观展市民的追捧。
“寿桃耳朵、金瓜眼睛、葫芦鼻子、麦穗嘴巴……一只布老虎的身体往往要用9种色彩来完成装饰。其中,我们放置了白术等中药材,有杀菌、驱虫的功效。”当天上午,河南驻马店展位前围了不少市民,他们三三两两地拍照,等待着一个手工布老虎的诞生。而河南驻马店香包技艺传承人王彩红则一边用针线缝制布老虎,一边给市民介绍当地的市级非遗项目——香包制作技艺。
在贵州展区,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位身着苗族服装的女子端坐在绣棚前,手中的丝线时而上下飞舞,时而纵横交织。飞针走线间,蝴蝶与龙的图案雏形渐显。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为了吸引人气,推广各自的非遗项目和相关产品,各参展商也是妙招频出。比如,永川展区,永川非遗“敬氏皮影戏”传承人敬新春在现场讲起他的传承故事;佛山展区,独具特色的醒狮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带着孩子的市民驻足体验……
“此次来文博会,我发现大多数展商在介绍他们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时,不再是以往简单的解说和介绍,而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向市民还原制作过程,有的甚至还让市民参与其中。”佛山展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推广非遗,不仅可以让市民对“非遗”项目更加了解,也有利于进行相关的文化、经济推广。
“原来我一直觉得非遗产品离我很远,逛了文博会才知道,非遗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贵州展区花2000元购买了一套苗绣作品的市民陈兰说。
“她所买的作品是我们贵州苗绣中的典型代表。其中,蝴蝶和龙的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贵州苗绣非遗传承人廖兰英对记者说,因为担心物流耽误时间,她绣制的很多展品都是自己直接带来的。“我们想通过各具特色的展品,给大家展示苗家文化的风貌。”
看到不少人在展区前驻足,廖兰英心里暖暖的。“重庆文博会上,还有不少省市负责文化推广业务的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与我们沟通交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交流互鉴机会。”廖兰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