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队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保护联合巡查综合执法工作 |
|
生态修复成果不断呈现的广阳岛,景色越来越优美 |
近年来,南岸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具有南岸辨识度的法治成果。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中,南岸区“法治护卫赋能 智创生态筑城”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南岸区区长王茂春表示,成功创建只是一个新起点,南岸区将履行好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光荣责任,汇聚起齐心向前的磅礴法治力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重庆日报:南岸区是如何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的?
王茂春:近年来,南岸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断完善法治护航生态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广阳岛、广阳湾和“一江两岸”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修复,以高水平法治助力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建设。
针对保障项目加快推动和落地落实,我们健全完善了三个“先”的依法行政体系。一是法规先行。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市政府出台《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关于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意见》,我区出台《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工作方案》。二是机制先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创立“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三是政府先导。我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带队对江岛岸线进行环保“综合巡查、联合执法”。全区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人大、政协、监察、法检、公安、高校、社会的“生态法治网”。
针对生态修复条块分割、权责分离、监管分段的工作短板,我们构建了三个“共同体”。一是“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体。出台《南岸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与市生态环境局签订生态修复合作协议。健全“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金参与、金融资本助力、市场运营造血”的投融资模式。二是“山水林田湖草带”生命共同体。创立更先进的生态修复指标体系和项目管理机制。统筹推进江河湖岛、水岸湿地、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建设数字化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企业实现全天候在线监管。三是法治护卫共同体。坚持对生态修复重大决策、制度性文件、项目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核。查办的重大生态案件获国家部委表彰。
重庆日报:南岸区在法治护航生态修复治理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经验做法?实施效果如何?
王茂春:具体形成了以下3个方面可借鉴参考的经验:一是生态修复的引领力。在领导决策、法治保障、具体实施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法治轨道上发挥了生态城指挥部决策统筹作用,编织了综合执法、联合巡查、非现场监管、府检府院联动运行常态化、高效化的“生态法治网”,将岛湾江岸消落带纳入修复范畴,建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指标体系,创立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制度。二是立规建制的科学性。围绕生态保护修复理念,坚持法治思维全领域、全过程、全时空、全维度融入。建立政策化制度体系,筑造法治化运行机制,启用规范化工作流程。三是系统治理的规范化。出台系列制度性、规范性文件,持续改进,动态更新,形成联动融合的专项治理体系,创新地将城市生态修复与自然生态修复一体推进。
总体上实现了生态效果、经济效果、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一是法治护航增实效。通过出台法治化、系统化、制度化创新举措,优化了法治参与下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了政府依法全面履行生态治理能力。环保满意度、群众认同感与日俱增,连续7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
二是生态画卷增颜值。广阳岛植物种类增加达627种,植被覆盖率逾90%,动物种类增加至457种,新增记录珍稀鱼鸟174种。新增绿色建筑约13万平方米,迎龙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苦竹溪治理工程入选重庆市“清水绿岸”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三是绿色产业增价值。聚焦“智慧+”“创新+”“绿色+”,推动形成“3+2”产业发展新布局。规上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覆盖率达到55%、超预期完成任务。在全市率先发布应用场景清单。R&D(科技创新产值)占GDP比例达到3.29%、居全市前列。上线全国首个“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平台,率先创建全市首个零碳示范区。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
重庆日报:下一步,南岸区将如何继续发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王茂春:南岸区将以此次成功创建示范项目为起点,聚焦“八张问题清单”,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南岸辨识度、群众认同感的法治成果,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迭代升级、提质增效,为新南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奋力交出“七张高分报表”。
一是法治服务发展大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深化协作。持续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建立与沿江相邻的区县环境共建机制,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查,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司法工作的监督。以数字化助力赋能南岸法治建设,认真推行“渝快办”“渝快政”,推动公检法司等跨部门数据信息协同共享。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窗通办”,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联通“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各类监管系统。加强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诉讼衔接联动机制,持续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清单,落实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推进基层政务、惠民惠农资金等领域公开,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是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地落实,有力促进全民守法,推动法治社会的形成。营造优质专业法律服务环境,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推动村(居)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涉外法律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枫桥经验”南岸实践,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积极推动企业纠纷调解。
聚焦>>>
南岸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成果展示
做靓了城市名片。2022年,市民到广阳岛游玩超30万人次,开展现场研学30余次,城市功能名片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显现。
凝聚了示范效应。生态修复经验做法在202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50”中国利益相关方对话会和2022年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作交流,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15篇,其中新华社深度报道22篇、8次走进央视新闻联播。
形成了治理体系。2018年以来,出台《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工作方案》等政策化制度文件15份、《广阳岛生态城建设发展指挥部工作机制(试行)》等法治化运行机制文件7个、《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规范化流程文件21份,持续改进,动态更新,形成了联动融合的专项治理体系,创新地将城市生态修复与自然生态修复一体推进。
彰显了法治成果。通过出台法治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创新举措,提供了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南岸样板”,优化了法治参与下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了依法履行生态保护职能的政府治理能力。群众环保事项举报量大幅下降,市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图片由南岸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