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水共谱“交响曲”一周热点排序这些事解决了“大足雕客”生长记这些事还没解决
第012版:民生热线
上一版   
跨越山水共谱“交响曲”
一周热点排序
这些事解决了
“大足雕客”生长记
这些事还没解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3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学艺填肚子”到“养家盖房子”,再到“办厂挣票子”——
“大足雕客”生长记

本报首席记者 张莎 实习生 张颖

  二月二十日,“千行百品就业行”云推介活动暨劳务促就业云签约仪式重庆站在大足区举行,大足雕客正在展示石雕技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兔年春节以来,南岸区雅巴洞江滩公园人气火爆,63米巨型“长江母亲”石刻雕塑备受瞩目,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火爆抖音等社交媒体。这组石刻作品的幕后功臣是来自大足区的一群石雕匠人,可谓是“大足雕客”的又一杰作。

  在人社部等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大足雕客”劳务品牌摘得“创翼之星”奖,成为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从“学艺填肚子”到“养家盖房子”,再到“办厂挣票子”,大足区已探索出一条“统一招募——组织培训——抱团创业——集中输出”的“大足雕客”劳务品牌之路。

  从“产业预备役”到“人才生力军”

  大足石雕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不过长期以来,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不利于现代石雕人才的快速高效培育,不适应行业升级发展需求。

  为此,大足区人力社保局打出组合拳,创立“大足雕客”统一劳务品牌,把民间雕刻工匠、大中院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劳动力做为产业人才生力军,建立统一招募渠道,促进就近就地能增收。

  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如何培育现代石雕人才?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局长蒋仕惠介绍,他们主要走了四条路——

  依托大足石刻文创园与美院合作契机,加强大足工匠技能提升培育,每年可以培育中高级雕刻人才500人以上。

  与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开设石雕石刻艺术专业,每年培育三年制中职学生1000人,“他们中的80%以上的会从事雕刻工作,初次就业月薪在3500元至5000元,1年后,多数月薪达到8000元以上。”

  与复旦大学、川美等高校雕塑专业合作,选派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进高校合作培育,每年为高校学生进行雕刻实操作指导及传统雕刻技艺指导。

  采用新型学徒制方式对低收入人群、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育并成功就业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达2000人以上。

  大足区人力社保局还通过对全区石雕匠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匠人名单,详细登记石雕人员信息和技能评价,精准引导其中的新生代石雕工匠去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从事现代石雕技能培训。为解决在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该局还组织雕塑企业定期进校园招聘石雕专业的学生,光是近三年就在大足招聘了3000多名石雕专业学生。

  作为大足区职教中心石雕石刻专业特聘专家,大足石雕首席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能风正如同许多老一辈石雕匠人那样,将自己的毕生技艺一点一点传承,已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能工巧匠300余人,指导雕客万余人。

  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让“大足雕客”劳务品牌有了勃勃生机。

  从小名气走向大市场

  杨家盛,是“大足雕客”的一名青年雕匠代表,他学的是家传手艺,自幼跟从父亲学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几年前的一个大足石刻石雕工艺培训班上,杨家盛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石雕匠人。培训结束后,他相约10多名同班学员,成立了一家雕塑公司,独立承接雕刻工程项目。

  2020年,他的公司引进数控雕刻设备,入驻大足石刻文创园经营,第二年的年产值就达到500万元。

  “传统的石雕,几乎都是纯手工,费时费力且容易受伤。”杨家盛介绍,以孔雀明王造像为例,纯手工雕刻至少需要1个月,引入数控雕刻设备可以省掉初期造型的时间,后期打磨仅需半个月左右。他有信心让传统手工雕刻与现代化数控技术碰撞出更多绚丽火花。

  在大足,类似杨家盛这样怀揣创业梦想的雕客们还有很多,在大足石刻文创园的帮助下,他们借助优质平台,勇敢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杨家盛告诉记者,文创园至少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大足雕客”的创业能力。

  其一,2万余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园,可为雕客们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事务代理、政策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其二,园区孵化中心聘请知名教授、国家级创业导师、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等“大咖”对创业“雕客”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指导。

  第三,文创园与“大足雕刻协会”牵头办展,让“大足雕客”从国内一线城市,走向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已有58名“大足雕客”抱团入驻大足石刻文创园创业,实现年营收6000余万元,带动新生雕客300余人就业。

  从一种职业到一张名片

  如今,叮叮当当的雕刻声响伴随着“大足雕客”匆匆的脚步,行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创业就业人员达11万余人,年创收达200亿元。

  “大足雕客”劳务品牌除了延续传统的石雕、石刻工艺,还引入了玉雕、木雕、泥塑等新的作品材料和技术,让从业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也让这块金字招牌有了更大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据悉,在劳务品牌促就业增收模式带动下,截至今年1月,“大足雕客”与国内外23家雕塑企业签下订单,通过和33家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的用人保障体系,促进2万余名劳动者在全国11个雕刻重点产区就业,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以前是自己一个人做这件事,现在有一个群体在做这件事,‘大足雕客’劳务品牌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想把这项技艺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大足石雕。”深耕石雕领域40多年的刘能风对“大足雕客”劳务品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大足石刻文创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段勇表示,大足区和四川省资阳市已共建川渝石刻特色文创产业公共实训基地,正共同规划建设川渝雕刻共享产业园。下一步,产业园有望发挥“虹吸效应”,汇聚十余万名川渝两地雕客,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