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南岸广阳岛春色盎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
受访嘉宾
张国忠 全国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
冉慧 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国东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张睿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曹春华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再次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什么亮点?怎样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3月7日,本报邀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形成合力,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续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生态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我们重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余国东说,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治理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引领,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广阳岛还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
通过加强构建川渝联建联治体系,重庆携手四川签订近100项生态环保合作协议,在治水、治气、治废、督察、执法等领域,打造了跨省域协作样板。
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比国家考核目标高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同比增加6天;土壤、地下水、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环境质量稳定性和坚韧性不断增强。
春天的天山堡村满目新绿,伴随着徐徐微风,一幅幅生态宜居的乡村壮美图正徐徐展开。天山堡村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曾是当地最落后的一个村。
“‘美丽乡村’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冉慧说,这几年,村里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房风貌提升,不仅改厨、改厕,还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零星地块种上香樟、红枫等景观树,扮靓了乡村颜值,也鼓了村民腰包。
位于长江江心的永川温中坝,水草丰腴。就在上个月,岛上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在浅水处悠闲觅食,这是永川区首次记录到这一物种。
每年冬季,都有大批候鸟飞抵我市,其中不乏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这意味着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曹春华表示,接下来,市林业局将持续抓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工程为牵引,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打造林相外貌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森林景观,提升森林质量,科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余国东看来,其内涵便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他举出一串数据,有力佐证了重庆绿色发展的决心和行动:重庆累计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1424座、退出242座;全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760公顷、国土绿化营造林500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50万亩、石漠化治理74.5万亩;城市“清水绿岸”累计达到386.9公里;川渝两地共同投资2.1亿元开展大清流河联防联治;全市化肥、农药使用总量连续多年递减,农膜回收率达到89.31%;去年全年,重庆创建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78家。
张睿表示,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关闭矿山多元化利用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了“还绿于山、还景于民”。关闭矿山后,我市打造了渝北铜锣山、南山闭矿区、荣昌玉带河、九龙坡中梁云峰等矿山公园,面积约327公顷,深受老百姓喜爱。
地处武陵山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0.2%。2020年,该县将超出目标值的森林面积指标出售给造林空间有限的中心城区,除获得2.3亿元的补偿金外,每年还能获得一定的森林管护费。
“‘两群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曹春华说,横向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生态补偿改革机制,推行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交易机制,共促成各区县政府间交易森林39.6万亩、成交金额9.9亿元,实现了生态变资源、变产品;纵向方面,积极探索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机制,在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地、江河两岸等重点生态区位,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累计完成生态赎买5.33万亩,赎买资金6396万元,让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两相宜。
建成清洁能源总装机61.7万千瓦,年发电17.5亿度,可节约标煤54.2万吨。这是五年来,丰都县清洁能源产业交出的亮眼成绩,其中,该县风电装机容量约35万千瓦,居全市第一。
“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张国忠说,接下来,丰都将立足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优化完善产业布局,通过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生态项目,推动传统企业完成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持续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完善法规,不断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
如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市还需从哪些方面持续努力?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我市将如何统筹做好生态环保工作,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这是代表委员们一致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如完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财税、金融政策和资金投入、市场交易机制,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抓好长江保护法地方性法规及配套政策的制定实施,贯彻执行好重庆市与四川省出台的《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全面推动依法治江、护江、兴江。”余国东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强化大气污染协同防控,加强跨区域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实施“双碳”联合行动、联动督察执法等,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化水平。
“生态修复项目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多是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的系统性工程,横向配合协作要求高。”张睿建议,加快推动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构,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全市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同时,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更多符合现实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张国忠表示,丰都县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体系,把一批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河长制、林长制为抓手,携手周边区县构建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联合巡河、联合执法、协同应急、生态补偿等共治机制,完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多跨协同的“大生态、大环保”工作体系,全力守护47公里长江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