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书写武隆新答卷扎实构建城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聚焦“四力”以“五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第015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书写武隆新答卷
扎实构建城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聚焦“四力”
以“五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职业教育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聚焦“四力”

董大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术谋力、提高执行战力、形成社会合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战略定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但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基础在于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深入领会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关键在于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决不能通过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统一。核心在于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不能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战术谋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战术谋力,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战术谋力,基础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发展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严守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核心在于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统筹兼顾当代发展需要与后代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补齐生态短板,既满足当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要提高执行战力。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提高执行战力,强化“源头严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闭环管理,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提高执行战力,基础在于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让法律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碰触的高压线。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关键在于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核心在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专项督察突出问题,坚决做到按时保质全部清零。对已经整改销号的问题,要及时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对新增问题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立即整改。

  生态文明建设要形成社会合力。建设蓝天白云常在、青山绿水相伴的生态环境,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子孙后代福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形成社会合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态环境治理大格局。形成社会合力,基础在于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落实好社会共治各方责任,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倒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污染防治查处案件、典型案例的常态化、及时性曝光,定期公布环境违法企业“红黑名单”,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推动企业建立新的绿色发展价值观和绿色经营理念,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绿色责任。核心在于坚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让绿色生活理念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习惯和共同价值追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