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锃亮的“重庆市綦江区南部矿区转型升级发展工作指挥部”牌子,挂在綦江区原打通一矿略显陈旧的办公楼前,昭示着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变迁。
从去年起,位于綦江南部的打通、石壕、安稳、赶水四镇,通过实施“綦江区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绿色产业转型EOD项目”,逐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由公益性项目转变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经营性项目,实现老矿区绿色发展转型。
2月22日,綦江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基于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实施矿区生态保护修复、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四大方面的18个子项目,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矸煤石成抢手资源,“垃圾山”清空后将设公园
“以前矸子都是‘垃圾’,现在居然还能卖钱!”在打通镇松藻煤矿金鸡岩矸子山边,退休老矿工黎长友感叹。作为矿工,以前他最不喜欢在掘进中遇到低热值煤——矸子。
由矸子堆成的矸子山是矿区特殊的景观,外观大多呈灰白色,位于煤矿井口或洗选厂附近,难生草木,还易自燃。在綦江南部四镇,这样的矸子山约有十多座,矸子总量约2000万吨。
金鸡岩这座矸子山则主要由洗选下的“洗矸”构成,约有十多万吨。
去年11月,来自永川的砖厂老板张中富以每吨10元左右的价格,竞拍买下这座矸子山;又用货车将矸子拉回永川烧制页岩砖,“变废为宝”。“它既是燃料又是原料,可以让制砖成本降低七八成。”张中富说。
与此同时,打通等4镇正加紧通过招商引资积极推进矸石山综合治理项目。
削平后的土地如何利用?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种植上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并添设人行步道、休闲设施,成为休闲公园,还绿于民。
土坡地变连片稻田,小山沟开启现代农业之旅
打通镇下沟村绿色峡谷间,几台黄色挖掘机轰鸣阵阵,正在平整富积紫红壤的土地。挖掘机身后,是已初步成形的层层叠叠的梯田。
“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这些田可以保水保土,也方便用‘铁牛’犁地了。”在施工现场边,村支书张德发告诉王承德等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
下沟村曾是打通镇最穷困的村之一,由于地块零碎、天干易旱,难以发展现代农业。在整治中,下沟村的300余亩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这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300多亩,原属于200余户,田土地块数目却达到2000余块。王承德家有3亩多田土,但分属七八个地块,其中最小的一块不足30平方米。加之远离水源,这块“巴掌田”过去只能“靠天吃饭”。
国土整治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坡改梯”和“小改大”:打破原有的田埂界线,让田地更平整、保土、保水;同时增加沟渠与机耕道,方便农机作业。
张德发充满希望地说:“我们要把这一片种成水稻,擦亮下沟的‘紫红泥大米’品牌。大米卖进城,城里人再来看稻田,我们还可以再开几家农家乐,安逸得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子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该项目投资1.1亿余元,在28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7.4万余亩,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3000亩,土地平整1万余亩。在项目完成后,各地还将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业比较效益,开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旅。
旧厂房作藏酒库房,闲置厂房孕育绿色产业
沿溪而建的工厂旧厂房、冬暖夏凉的溶洞……位于赶水镇大山中的双溪机械厂旧址,被几家酿酒企业“相中”,相继前来洽谈,准备在此建酿酒厂。
双溪机械厂旧址位于赶水镇洋渡河、石龙河两条小溪交汇的幽深山谷中,利用天然溶洞作为车间进行生产,曾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重要工业基地。随着工厂搬迁,大片厂房已被闲置二十多年。
据了解,双溪机械厂占地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被改造成2万平方米的酱酒收储基地,总体实现5万吨的储酒量。
“酱酒产业园还可带动周边农户。”李卿锟说,仅綦江南部四镇去年就种植了酱酒特需的“红缨子”高粱近2万亩,种植户亩均可增收约1000元;酱酒产业园投产后,还将提供大量工作岗位。
除了赶水镇,安稳镇也正在加紧推进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园建设,发展智能化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今年4月首批两家企业将正式投产;打通镇推动500万吨建材基地、页岩气钻井平台等项目建设,建设龙眼山矿泉水厂,鼓励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石壕镇利用打造长征文化公园契机,结合自身生态与海拔优势,发展避暑经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形成文旅融合的绿色产业体系。
记者手记>>>
唤醒沉睡资源 政府要与企业形成合力
罗芸
堆积成山的煤矸石曾被视为“垃圾”,通过竞拍成为企业青睐的原料;“靠天吃饭”的田土被视为“鸡肋”,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后承载起村民丰收的梦想;废弃的厂房寂静许久,经过包装推介后将成为生机勃勃的酱酒产业园……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要唤醒沉睡的资源,企业是主角,但也需要政府利用“有形之手”搭好“舞台”,与企业形成合力,方能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发展。
资源沉睡,是因为未能进入市场,或其价值未能获得市场的充分关注。綦江南部四镇,通过梳理挖掘出矸子山、废旧厂房等沉睡的资源,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可能;通过基础设施投入,使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经营性项目;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产业开发价值和产品品质,推动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又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四镇实现生态治理保护与区域发展融合共生。
唤醒沉睡的资源,同时也要求政府“不缺位”“不越位”: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确立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包装推介,让沉睡资源获得有效进入市场资源配置的渠道;加强发展中的监管,确保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