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倍增”改善企业“星多月少”让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解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抢话筒”打好促消费“组合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公益广告
第008版:评论
上一版   
用“双倍增”改善企业“星多月少”
让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解
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抢话筒”
打好促消费“组合拳”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
公益广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论青年说

面对错误言论要敢于“抢话筒”

文奕

  近日,安徽省某高校教师陈某某,在某中学作感恩和励志演讲时,因鼓吹功利主义,发表“找外国人杂交出更好的基因”之类内容不当、三观不正的言论,当场被一同学上台抢麦制止。抢话筒的男生更是直言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将学生“抢话筒”的行为污名化。其实,这种行为本身,是基于主流价值观下独立思考后的行为,也是一种敢于质疑和改变不良风气的勇敢行为。学生的行动,让讲课老师明白自己演讲内容的荒谬,同时及时扶正了一部分懵懂学生的价值观念。

  现有的教学系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进行筛选,但对“师学”与“师德”考核的程度很有限,这直接导致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有了发声渠道和市场。学生在面对违背正确价值观的内容输出时,敢于抢话筒、敢于反对,值得肯定。

  当然了,跳出本场讲座的特殊场景,回归日常的校园教学秩序,“抢话筒”的行为应当转化为理性的表达。学生“抢话筒”,需要讲方式、分场合,而不是意见相悖就“横插一脚”粗暴打断,也不是做处处呛声的“杠精”。学生“抢话筒”,要有充足的底气,比如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方能在“抢话筒”后输出有见地、有力量、有支撑的观点。

  面对学生“抢话筒”,老师和学校不必过分紧张。对老师而言,不能闭目塞听,而要适当地把部分话语权向学生让渡,鼓励学生进行思辨讨论;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能“接得住招”,也“乐于接招”。对学校而言,不能“一刀切”地屏蔽学生声音,要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同时做好师风师德监督工作,不把“话筒”交给宣扬歪理的老师。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若学生对外界的声音,无论良莠全盘接受,只会在麻木中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学生不畏辩、老师和学校不斥辩,这才是除却课本知识以外,学校能带给学生的更好的人文教育。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