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须要有坚实“底座”——肥沃的农田、充足的粮食、富裕的农民。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就是为“三农”工作划下的“硬杠杠”,为建设新重庆夯实基础。
近年来,各地把人力、物力、财力等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大家越来越看好“三农”的发展前景。这本是好事,但若只因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地无序发展,也会滋生很多问题。比如看到民宿经济、农家乐发展红火,便占用耕地、林地建房子、建停车场等;发现某类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就弃耕种果树、草药等经济作物;觉得种田不如打工挣钱,便任由耕地荒芜……这些盲目“非农化”“非粮化”“抛荒撂荒”等问题,说白了就是在“刨农业的根”,十分值得警惕。
“三农”领域不能只算个体经济账,以市场价格、个体收益,否定种粮行为及其价值。去年某地农民收割灌浆期小麦卖作饲料一事,就曾引发网络热议。因为收益高,毁粮行为还在网络上得到不少人支持。单纯以市场价格论种粮还是毁粮,是一叶障目,看不见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看不见粮食价格调节背后的万千民生。粮食今天你不种、明天我不种,耕地这里占一亩、那里占一分,看似于大局无关紧要,实则危害深远。
“三农”工作一定要算大账,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粮食安全底线、耕地保护红线这“三条底线”,就是“三农”工作要算的最大的账。不能守好这“三条底线”,“三农”工作就会面临“塌方”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关键是要持续通过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措施,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则要善于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做到稳面积、增产量,优供给、保多样,减损耗、保应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既要坚决防范污染、破坏、侵占、弃耕农田等行为,也要因地制宜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守住底线才能正向增长。当前,农村变成大有可为的广袤天地,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民拥有更加多元的奋斗选择,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决守好“三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