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经济思想植根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大局,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于坚实的中国伟大成功实践又契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既坚持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是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正引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共同富裕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伟力,正引领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理论要求,也是实践要求,更是政治要求。
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系统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和重点工作。在战略安排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的主线、重大战略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工作总基调和方法论等。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强调更有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更高质量就是要着眼于化解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利于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调整优化。同时,高质量发展强调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着眼于机会公平与收入分配、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多元性和平衡性,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特征内涵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回答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方向、途径、立场等重大问题。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客观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系统化的经济发展学说,既是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出的整体性药方,也是指引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方略,从而更好地确保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从“大国阶段”迈入“强国阶段”。一方面,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性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长期粗放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提供的未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正在信心百倍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迈入“强国阶段”。为此必须针对性解决过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方向。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这是解决中国未来发展难题、明确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而是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以及发展成果共享。因此,不仅可以用于指导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突破西方发展陷阱提供借鉴。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道路成功的伟大实践证明,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线式和多样式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宏伟而波澜壮阔,仅仅只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从而不断开辟现代化的新境界,不断刷新和确立了现代化的新坐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源于中国的国情,植根中国的大地。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是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国情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同时以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经验,从而成功走出一条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同的历史方位会呈现出不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有着不同的宏伟目标和时代需求。习近平经济思想产生于新的历史背景、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接续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种历史性转变预示着新的历史使命。从“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到“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站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则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里程碑式进展。“强起来”是“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历史接续任务,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支撑“强起来”的不是单一领域的发展,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唯有实现“强起来”,才能持续确保民族独立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强起来”是对“站起来”和“富起来”的更高程度、更加全面的对接。随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强起来”的内涵不断拓展、“强起来”的宏伟目标也正日益实现。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为“重大原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根本立场和方法论的继承创新与丰富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又以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及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牢牢坚持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根本立场和方法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经济发展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座蕴含着科学严谨、体系完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系统化与规律化的经济学“富矿”。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谱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首先,习近平经济思想突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证。具体而言,党在经济工作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共同形成“三维谱系”的稳定结构。坚持党的领导能够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同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重保障。其次,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超越和避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片面以资本为中心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的认识。再次,习近平经济思想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更加丰富和更加明确,对基本经济制度作出创新性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功能定位、产权保护和政策待遇上都同等重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全新阐述。
破解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经济学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在实践上是对西方经济发展的超越,在理论上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和政府关系认知的重构,不仅宣告着我国已成功走出一条崭新的中国道路,而且也预示着初步形成了经济学的中国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从而超越和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弊端、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既吸收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和优秀文明元素,又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不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束缚和局限,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更是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始终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世界性难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动力减弱,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阴霾笼罩,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加快进入动荡变革期。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世界大变局也预示着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导的全球化正在缓缓落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中国共产党胸怀造福世界的实践使命,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与世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积极抵抗逆全球化“浊浪”,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担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新机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经济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国家人民“心联通”方面的斐然成就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内涵。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主动适应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到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大变革、大巨变。
推进开启经济全球化的新开端与再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市场发展规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锚定经济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构筑美好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开放包容发展的世界市场新理念、和平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全球竞争新理念以及推动全球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新理念,可以有效破解资本主义全球化难题、破除不公正不合理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市场、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必须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革新强权独霸、零和博弈的全球治理新主张,是对“中国威胁论”等误解误判的正面回应,是中国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责任担当。中国坚持全球和平发展、世界和谐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尊重世界各国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多样文明,倡导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中国正站在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口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汇聚世界安定和谐繁荣发展的共同愿景,着眼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与共同利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团结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破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困境,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重大公共危机,凝聚国际合力佑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标志着全球化发展的新启航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预示着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和更加光明美好的人类未来。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