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丰都“八问”,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第034版:建功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 “两会”专题·丰都
上一版 下一版 
答好丰都“八问”,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答好丰都“八问”,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丰都全貌

  党员在游客驿站利用红岩丰都智慧党建平台扫码报到

  如期建成幸福小学,新增学位1620个

  特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

  家庭教育互助会覆盖2058个家庭2432名留守儿童

  培育新农人727户

  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鼓舞干事创业积极性

  历史上投资最大、产值最高的两个工业大项目接连落地,全面完成“两水四岸”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南天湖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新农人”推动乡村振兴初见成效,建设“活力党组织”,打通县域治理“最后一公里”……过去一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丰都最生动的注脚。

  这是丰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时期,为这里赋予新机遇: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导航新时期,“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为丰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丰都发展史上赶超跨越的一年。再出发,为这里提出新要求:对标定位找准方位,发挥“三丰”优势、优化“三区”布局、做好“三城”文章、实施“五创”行动。沿着丰都县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

  “立足新起点,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过去一年来,丰都县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密集走基层、兴调研,收集群众期盼,以问题为导向,梳理出丰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八个问题”,并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城市提级三个关键入手,提出了答好“丰都八问”思路。

  从时代出题,到丰都发问,再到实干作答,丰都正用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行动,持续鼓满奋进的风帆,努力成为建设新重庆的乘风破浪之城。

  答好“人口三问”:人在哪里?人去哪里?人怎么样?

  解题之法:探索以党建“三开”促基层治理“三互”

  破题之举——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这一出发点

  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让引领有力度、治理显温度

  85万丰都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只有56万人,有26万人在外打工,5万人在外居住,城镇化率只有50.2%;过去10年,每年约有1.5万人进城;42万名农村人口中,每年有26.5万人外出务工,77%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挣的是辛苦钱。人口流动数据准确反映了丰都县域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伴随着丰都未来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势必提出新挑战。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的首要前提。答好‘人口三问’关键在于破解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让党员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群众动员起来。”丰都实现新时代新发展,这是必由之路。

  以栗子乡留守儿童的转变为例。该地为典型的丰都山乡,成年人外出务工是主流,留守儿童众多,陪伴在身边的以老人居多。因为缺乏管理和关爱,孩子多放任自流,学习和性格多受影响,父母长期在外,家乡归属感也不强。在乡里的倡导下,这里成立起家庭教育互助会,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和志愿者为85名孩子辅导作业、教打篮球、绘画等,留守儿童和在外务工父母都迎来了新变化。

  “孩子在家有人管,学习有人帮,我们在外更放心,老家的新变化很贴心。”留守儿童秦玉婷的父亲满怀感叹。

  群众参与自治,不仅让基层治理直达一线,更让社会治理格局为之一新,这只是丰都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的一个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来,为破解基层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留守儿童失管等基层治理薄弱环节,丰都在充分调研、论证、实践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开门建组织、开门建阵地、开门搞活动,推动家庭互助、组织互促、城乡互动,以党员再组织、群众自组织为突破,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构建起了“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性越来越强。搭建红岩先锋丰都智慧党建平台,全县1504个基层党组织、3.1万名党员的分布、结构、组织生活、活力指数等数据一目了然,有效解决党员跨区域流动的身份确认、跨组织活动的信息确认问题,实现了党员迅速找到党组织、党组织快速集结党员、党员平时积极参与服务;机关党员扎实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三进”活动,以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经常下沉联系社区与无职党员取得联系、开展结对,把脸混熟、把路走熟、把情况摸熟,做到发生突发情况能有效介入、迅速行动、快速处置。

  家庭互助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这里以群众关注为切点,创新性成立起了家庭教育互助会、家庭健康互助会、新农人互助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将治理触角延伸至“一老一小”、乡村人才等关键群体,充分发挥家庭的最后兜底功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入会会员4236人,关爱留守儿童2432人,覆盖家庭2058个,培育新农人727人,带动2.2万户增产增收。

  群团互补专业性组织性越走越快。这里通过政府组织后让一步、群众组织提升一步、群团组织协调同步来统筹资源,丰都县成立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围绕“实体化的运作、专业化的服务、常态化的机制、信息化的平台”,已累计培育各类社会组织300个;群团组织也从“可参与”变成“要参与”,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发挥出了“1+1﹥2”的效应。

  以党建“三开”促基层治理“三互”,基层治理多元合力触角直达末梢。如今的丰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答好“乡村两问”: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今后靠谁下田种地?

  解题之法:构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共同体

  破题之举——

  用好“发展依靠人民”这一金钥匙

  点燃乡村振兴新动力,让返乡有奔头、发展有后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是一线建设力量。丰都留在农村的80%为“三留守”人员,在家的“一老一小”有心无力,在外的力不能及。“90后”“00后”基本不会种田,再过10年“60后”不能下地、“70后”“80后”不愿下地。振兴力量不足,发展后劲缺失是最大的难题。

  仙女湖镇竹子社区坐落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天湖,生态和风景曾经是这最大的亮点,但现在有了新变化。

  看惯好风景的村民们,去年迎来了好“钱”景。在社区果蔬种植、种苗繁育基地长期务工和阶段性务工的数十人,不但全年分享了120万元务工收入,临近年尾,总计60万元土地流转金以及2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都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新年“礼包”。

  带动40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的背后是“新农人”侯俊和王合兴带来的新变化。

  同样变化的还有他们带来的“新农业”。告别传统农业种植生产方式,侯俊和王合兴一方面利用当地高山气候资源和山东省枣庄市对口援助专家团队技术,建设起了果蔬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另一方面更发展加工厂、酒店、采摘园延长农业产业链。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村民,家乡从过去的美丽景区摇身一变为生金沃土,成为村民们魂牵梦绕的理想乡村。这是丰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新农人“人回乡、心回家、力回引”的一个缩影。

  在丰都广袤的山乡,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全县727户新农人扎根乡村,组建起新型农业经济组织310个、联结农户2.2万户7.8万人,他们带去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重新擦亮了“农二代、果二代、养二代”的身份标识,激发出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丰都既要答好‘乡村两问’,更要实现发展出效果、实践出经验。”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之相对的就是着力在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上求突破走在全市前列,在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上勇立潮头。为此,过去一年来,丰都县创新建立起了“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机制,要抓好“引、育、服”三个环节,让更多新农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建设乡村。

  深入肌理,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引”人。这里将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多领域人才引进,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把人才引进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拓宽引人渠道,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教师等方式,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到基层进行服务;打好“乡情”感情牌,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家乡声音,积极引导在外本土人才回报家乡。

  营造环境,在培养沃土上下功夫“育”人。这里探索成立了重庆首个“新农人互助会”,指导互助会内部成立产业互助组,鼓励支持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订单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营销等方式开展互助,鼓励支持相关产业“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建立新农人登记备案、动态管理、科技指导、过程服务、表扬激励等工作机制,通过打造新农人线上线下会客厅、建设新农人学校、完善供应链金融、开发“新农人贷”等。

  人尽其能,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服”人。这里发挥新农人的资源、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投入较少、技术简单、市场刚需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乡村产业,重点做好新农人和农民之间的沟通协调、处理纠纷、对接服务。创新建立利益联结模式。目前,已有三建乡蔡森坝村等9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农人和农户有利益联结。

  以“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机制,让寂静的乡村活起来、如今的丰都“新农人”变“兴农人”已走进现实,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成为这里最鲜明的标识。

  答好“城市三问”:为什么县城留不住人?为什么农业人口转移舍近求远?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城市发展痛点?

  解题之法:补齐功能短板、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破题之举——

  找准“发展惠及人民”这一落脚点

  扩展城市发展新合力,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

  过去10年,丰都常住人口减少9.2万人,呈净流出状态;靠近涪陵区5个乡镇有811户1622人到涪陵区定居求学;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学位、车位、工位、公园(广场)座位等功能短板……随着城市扩容,按照推动城市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目标,城市“越长越高”的同时,如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成色、认同感成为关键。

  用于过渡安置长达6年之久的丁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序安全搬迁至龙河东千集会农贸城,侵占公共空间10余年的生态公园、朝华公园内部的违法建筑全面拆除;新的博物馆、图书馆、龙凤桥等“城市大件”加快建设……

  城市“旧疤痕”一扫而空,新风景加速走进眼里,丰都群众提起城市如今的新变化,满意得不得了。

  而更让人自豪的是,一个个大项目纷纷到来、一个个大动作频频出现:年产值120亿元的特铝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年产值100亿元的光伏组件生产及光伏发电项目加速落地,丰都人期盼多年的垫丰武高速、装机140万千瓦的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投资20亿元的固废处置项目正式开工,投资9亿元的PC构件项目建成投产。

  城市与经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建设一座人民之城的和美样子。

  “补齐功能短板、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丰都将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此这里勾勒出了城市新的发展坐标——以国际的视野、先进的理念、一流的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优化城市形态、生态、业态、神态、活态、文态,打造郊区新城、文化名城、山水智城。

  选准路子,迈开步子,从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做起。丰都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体系,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7.6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优化长江河道管理范围,释放滨水开发空间3894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高标准完成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蓝图下,一座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具有国际范丰都味的美好城市已可望可及。

  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精准为民的举措加快落地,过去一年丰都正不断塑强自身功能品质、更好支撑发展高质。

  城市发展能级大幅跃升。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丰都,工业方面,依托东方希望“链主”企业优势,延伸PC构建、固废等建材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氧化铝、再生铝制品、单晶硅及配套切片、光伏组件等项目,已构建起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文旅方面,成立了全市唯一区县级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深度挖掘丰都文化本底,以丰都鬼城文化为代表的“黑珍珠”和以丰都凤凰文化为代表的“红宝石”,文化创意元宇宙数字藏品首获成功……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日新月异。

  城市品质发生深刻变化。梳理出的9000个学位、12000个车位加速补齐;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顺利开学,开启了与全国名校合作办学的序幕;新增城市口袋公园和街心绿地8个、城市绿地11公顷,城市再添新绿;丰武路全线贯通,谢家湾小学环线、千集汇环线建成通车,商业二路提档升级道路“微循环”逐步畅通;巴文化、鬼城文化、丰收文化、大河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等城市文脉传承赓续融入肌理,策划每年正月举办的祈福文化节,以凤凰飞升等仪式感唤醒城市记忆。

  内外兼修让城市更美好,颜值气质量质双提,如今的丰都以时间勾勒出一条品质城市进化的上升曲线,见证着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自信。

  回望2022,数说发展成效

  经济增速稳中有进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突破4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006元、19163元,增长6%、9%。

  招商引资跃上新高

  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28.2亿元,工业引资位居渝东北前列,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发展“一号引擎”。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长江干流、龙河考核断面水质总体达Ⅱ类,渠溪河、赤溪河等考核断面水质总体达Ⅲ类;河长制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21年增加7天、达到343天。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教育资助8.9万人次,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8%,“双减”工作成为全市先进典型;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3.6%;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5%;发放民政救助2.2亿元,兜底保障“十类群体”4.8万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下降13.4%

  新起点 新目标 新作为

  未来5年目标展望

  综合实力方面,提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600亿元、10万元大关,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实现进位跃升。

  产业质效方面,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旅游接待突破3200万人次。

  城乡发展协调性方面,提出城镇化率突破60%,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06.7万亩以上,所有村级集体组织年经营性收入高于5万元,其中高于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0%。

  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提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左右,每年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5年发展抓手

  总计9个方面,即进一步聚焦新材料、新旅游、新农业、新能源,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围绕提高生活舒适度、文化辨识度,打造国际范丰都味现代化县城。

  以“新农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丰都建设。

  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清醒,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