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九日,空间视创(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探讨产品优化升级问题。(受访者供图) |
企业名片
空间视创(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视创(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8月成立于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公司研发团队就开展大数据智能推荐、计算机内容认知与理解、深度合成技术与虚拟人等媒体与元宇宙关键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已研发一系列面向全国通信及广电运营商的新媒体先进技术及产品。
从一个初创团队,到如今拥有7家子公司和全国9省办事处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落地北京、重庆、四川等十余省份,覆盖用户超过6000万。位于两江新区照母山的空间视创(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短短四年。
谈起背后的“秘诀”,空间视创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晶认为是技术。“拉高技术门槛,竞争对手就无法突破,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凸显。”
例如,该公司不久前推出了“短视频自动生成及智能推送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电影、电视剧等长片自动生成几分钟情节连贯的短视频,甚至还能根据不同人的观影喜好,生成不同版本的短视频,并可推送链接到正片观看。目前,该技术已被纳入重庆市人工智能重点研发项目,并在海南、湖北等地网络电视平台得到应用。
这项技术也着实“震”到了不少人,有业内人士认为该项技术成熟后,可解决“几分钟讲电影”模式对正片知识产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能为正片引流。
空间视创是怎样凭借强大技术“武器”来聚集人气的?其中有迹可循。
依托高校力量,联合研发成果行业领先
1月5日,照母山脚下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王晶坐在公司会议室,看着团队的两名技术人员在投影仪前热烈争论着。这两人一个来自重庆大学,另一个则是重庆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像这样的思维碰撞,几乎随时都在公司上演。
目前,空间视创不但是重大的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还跟重大联合建了大数据智能推荐、深度合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院。同时与重邮、广州大学等也建立了类似合作。上述“短视频自动生成及智能推送系统”,正是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一个范例。
“就‘计算机怎么看懂电影的情节’这个课题,重庆大学其实已经研究超过十年了。”王晶说,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的人工智能板块,也涉及相关课题。“而我们找到了行业的应用点,然后通过合作,就把高校研究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拿出了行业领先的成果。”
按此模式,空间视创近年推出了不少在行业颇具分量的新产品。例如,该公司集结了重庆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两个高校的研究力量,开展四川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大数据中台项目,通过建立高效的识别系统和算法模型,将中央主流媒体到当地省级融媒、县级融媒的各类信息、舆情进行收集和研判,并就用户个人的喜好进行智能推荐。该项目在四川183个县(市、区)得到推广。
任何产品和技术研发都需要投入。特别是对于采取产学研模式的初创团队而言,研发成本更是个大问题。而在王晶看来,联合高校开展技术和产品研究,一方面,可以依托于高校的人才、技术、设备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减少研发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优势相结合,培育重点专项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以争取机会获得各方资金支持,解决研发升级投入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模式,空间视创已取得发明专利12项、外观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6项。
瞄准行业痛点,建立“优势区”
有了领先的技术,还需要寻找有价值的市场应用区间,建立自身的技术“优势区”。对此,空间视创的做法是:瞄准行业痛点突破。
在网络点播影视类节目时,不少用户都遇到过点播的内容或集数出错的情况。这是由于点播资源上传后人工编辑出错造成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类节目“涌”向平台,要保证不出错,实在是费时费力。
为此,空间视创推出了一项堪称“火眼金睛”的技术,可以基于人工智能,对已经上传的影视类内容进行播放测试,并自动检查各种编播错误。甚至一些视频中出现劣迹艺人,需要下线的,也会被“火眼金睛”扫描到。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云南等省份的网络电视上得到应用。
在王晶看来,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这除了要求对市场需求有深入的洞察,在技术上也需要底气。例如,电信运营商的痛点就是如何在现有“管道”的基础上实现升级。而空间视创的技术能够提升“管道”的智能化水平,并把好的创意应用叠加到“云”上,延伸价值链。“啃下‘螃蟹’,就能占到‘山头’。”
不久前,空间视创就在其智慧IPTV行业平台上,开展了酒店电视智慧机器人服务。在旅客入住酒店房间打开电视后,就会有一个机器人虚拟形象呈现。它会主动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客人可以扫码跟它进行语音互动,甚至还可以通过它购买旅游景点的门票。
围绕通信和广电行业痛点做文章,空间视创如今已经推出了“智能播控平台”“多模态内容生产智能辅助系统”“视频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营销及创收辅助系统”等多款产品,大部分产品都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独一份”。
面对“跨界”机遇,选择继续深耕
在空间视创发展风生水起的同时,关乎未来命运的抉择也摆在了面前。
最近一次人工智能行业的交流活动中,一家制造型企业负责人就向王晶抛来“橄榄枝”,在了解到空间视创在智能图像识别领域的技术优势后,想让空间视创“跨界”到工业互联网领域来合作。
“我们确实也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是横着再迈一步,还是继续在通讯上、媒体上做深做透?”王晶说,通讯媒体这个领域,既然能涌现抖音、快手、头条这样的头部平台,说明它的“天花板”是非常高的,这个赛道值得持续深耕。
同时,创投方面的专业人士也给了王晶建议,北交所将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沿着现有道路走,也能够打开融资渠道,到时候再去谋求科技的通用性。
“因此,我们未来仍将‘咬定’通信和广电板块,实施智慧赋能。”王晶说,这些领域在先进技术和思维模式的提升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与抖音、快手等平台不同,通信、广电板块和主流媒体所面对的信息和舆论场景是特殊的,也需要与这种特殊场景相适应的智慧技术来赋能,对于空间视创而言,很适合建立自身的技术门槛。
王晶透露,如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也加入到了空间视创的研究院中,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发挥产学研优势,做好市场和客户需求上的研究,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不断为通信和主流媒体行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