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两江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 |
|
两江新区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公开“上”镜头“晒”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添了“一把柴”,也为校外培训市场去了“一把火”。
如何真正做到给校外培训市场“虚火”降温?作为全市开发开放的先行先导区,两江新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的决心,打头阵、作示范,树典型、出经验,把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作为重大教育民生工程统筹联动、全域推进。
秉承“智慧服务、自主管理、联动监管”思路,两江新区坚持治理与监管两手抓,从点、线、面多个层级入手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与监管网络,努力创建重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试验区,推动全区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全力打造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问:如何分辨正规校外培训机构?
上线服务平台,培训机构可溯源可评价
2022年10月26日,重庆两江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该平台将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信息查询、违法违规案例查处、督导监管评价、政策法规宣传、投诉建议处理等内容汇入“一张网”,实现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的智能化、科学化全流程监管。
平台的正式上线,标志着两江新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预示着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新阶段开始。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两江新区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从源头入手抓住校外培训机构主体,建章立制、全面规范,疏堵结合、精准治理,对培训机构做到底数清、鉴别准、审核严。
第一步是“清”。全域推进清查摸排工作、清理规范现有教育培训市场主体。现已摸排各类教育培训市场主体1700余家。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两江新区会将符合条件的机构全面纳入教育审批监管、全部重新登记审核、全面实施第三方监管。
第二步是“鉴”。专门成立学科和非学科鉴别专家组,科学区分培训机构。专家组下设25个鉴别小组,包含专家成员75人,2022年以来共组织了4次鉴别工作,对12家培训机构开展了学科与非学科鉴别。
第三步是“审”。先后出台《重庆两江新区民办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申报指南》《重庆两江新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指南》等文件,完善机构审批机制。此外,两江新区还建立了教育、建设(消防)、街道三方参与的场所勘验审批机制,提升审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随着清、鉴、审“三步走”,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目前,两江新区已从面上实现全区63家学科类机构清零,注销34家,转非学科29家,49家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机构信息全部上传重庆两江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以便广大学生家长查询、参考。
对于现存的校外培训机构,两江新区坚持依法依规、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进一步强化机构考核评价,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合法经营、良性发展。
建立“负面清单”,制定《重庆两江新区校外培训机构考核评价管理办法》,为机构规范办学、收费及资金监管、教师与教材、宣传和广告等六大方向制定15条考核细则,划定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红线”。
公示“黑白名单”,强化机构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日常监管和发布“黑白名单”的重要依据,定期在综合服务平台上通报。通过激励守信、惩戒失信,让“良币”驱逐“劣币”,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强化“资金监管”,与9家银行签订第三方资金监管合作协议,并投入运行,预收费资金进入了监管平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已100%入驻全国校外培训监管平台,实现了招生收费全流程监管,已纳入监管资金达3500万元,且实行1次交费不超过3个月或60个学时,最大限度保障资金安全。
经过治理,两江新区校外培训市场散去了浮华与喧嚣,重归秩序井然。而在宁静的市场之下,则涌动着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创新化发展的新生机。
重庆两江新区寻声未来艺术培训中心负责人袁瑞鸿表示,“双减”之后,校外培训市场的恶性竞争状况得到了改善,尤其是纳入监管平台后,家长信任度更高,还有机会与学校合作开展延时服务,既提高了收入也扩大了机构影响力,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
第二问:如何保障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三级监管机制,从源头到过程无缝贯通
抓好校外培训机构主体的治理,是两江新区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先手之棋,而健全监管机制则是保障学生家长合法权益的长效之策。
为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常态化,两江新区教育局结合实际,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三级监管机制,以教育局(市场监管局)为一级、街道(社区)为二级、专职督学(学校)为三级,通过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同频共振、综合施策,形成监管合力,逐步实现“从源头到过程、从行业到属地”的无缝监管。
教育局与市场监管局作为“管理中枢”,牵头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查指导和日常监管工作,包括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行动、牵头处理信访稳定工作等。接下来,两江新区的工作着力点就是对“隐藏的”校外培训,也就是对隐形变异培训进行严格防范和系统治理。
街道作为“前线哨岗”,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将培训机构治理纳入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作用,切实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巡查、防疫监管和安全监管。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如有需要,各街道还将牵头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和部门,开展对培训机构违规广告招牌撤除和“无证无照”机构的取缔。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落实“双减”政策成为全民共识的当前,社区教育资源也走进校园,成为课后服务项目的有益补充。
比如大竹林街道全力打造川江号子特色文化品牌,联合辖区人和小学开设了川江号子“示范班”。大竹林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锋介绍说:“以打造‘川江号子示范班’为突破口推动非遗文化扎根校园,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川江号子的传承意识,这比上课外班有意义多了。”
而在校外培训机构与学生家长之间,最后一道监管防线则来自学校。两江新区实行划片责任制,按地域远近划定学校所巡查的校外培训机构范围,学校教师需开展日常巡查,检查机构教学内容、收费项目等是否合乎规定,并上传巡查结果至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专职督学每周巡查不少于5-8所校外培训机构,巡查内容包括教师资质、是否开展升学相关培训考试等多项内容。
两江新区星光小学安稳办主任张海洋在校外培训机构巡查工作中,对“双减”有了更深的感悟。在他看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有利于规范办学、稳定社会,避免了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等损害家长利益的事情发生,真正获益的就是家长和学生。
第三问:如何让孩子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全区联动赋能,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护航成长
日前,两江新区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公安分局、城市管理局和大竹林街道对育林托管培训机构借“托管服务”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现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成该机构立即停止违规办学行为,同时当场解散上课学生,清退剩余课时费4万余元。
这样“大动作”的联合执法,在两江新区并不鲜见。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两江新区统筹联动,成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由教育局为牵头单位,联合宣传部、政法委(信访办)、财政局、建设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妇联、公安分局、银保监分局等数10个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组成,协调专业律师全程参与执法指导,有效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确保依法行政、合规行政。
截至目前,全区多部门联合从办学条件、培训行为、师资队伍、资金监管、收费管理、安全隐患、疫情防控7个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集中开展了5轮次专项治理,依法查处了实诚教育、蜀文教育、欧贝尔教育、育林教育、刘芳教育等违规办学行为,成功协调处理退费3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
这也正是两江新区持续探索完善校外培训执法机制的缩影。据悉,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两江新区上下联动、部门联通、家校联合,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监督、行业参与、企业自律”,积极努力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来。
除了多部门联合执法外,两江新区还面向家长加强“双减”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功观、人才观;面向培训机构负责人和在职教师发起公开承诺,使其做“双减”政策的坚决拥护者;面向社会设立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以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在全区统筹发力下,如今的两江新区教育生态发生了许多肉眼可见的变化:学校附近挂着一块牌子就开班的辅导班少了,放了学背着书包往家里走的孩子多了。当学生、家长脸上的笑容多了,这样的教育就更美了。
对于这样的变化,家长们乐见其成。有家长明确表示,对两江新区“双减”工作感到满意,同时也希望“双减”继续推进、落实到位,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让孩子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拥有更加幸福快乐的童年。
接下来,两江新区将继续“巩固成果、持续深化、全面提升”,进一步夯实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体系,全力打造重庆培训机构治理样板区县,探索构建更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赋能高质量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
数说两江新区 “双减”>>>
2022年-2026年5年间将新建33所学校,建成28所学校,学校从49所增加到约84所,新增学位9.5万个,基本建成两江新区规划学校。
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创建国家“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基地”。智慧教育示范学校达18所,约占学校总数的45%,占比列重庆第一。
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6个。学校德育工作案例入选全国“一校一案”典型案例,班主任基本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典型经验。
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拥有国家级足球、篮球、网球等各类体育特色学校34所,国家级、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所;拥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所,国家级、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9所。
共设立市级工作室15个(其中市级名师工作室8个),教师教学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7人,教师在赛课、论文评比及其他活动中获国家级奖111人、市级奖1447人。
已从面上实现全区63家学科类机构清零,注销34家,转非学科29家,取得了办学许可证的总计49家。
组建8个街道联合执法小组,完成了对原63家“学转非”机构“回头看”专项复核。
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300余次,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000余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0余份,拆除不合规户外广告牌300余块、面积1500平方米。
链接>>>
“减、增、提”综合施策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这一年多以来,两江新区锚定“基础教育强区、智慧教育新区”建设目标,将“双减”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融入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等重要工作中,通过“一减一增一提”,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育人质量,切实增强了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一减,减作业负担。两江新区创新实施“作业管理+督学”制度,指导各学校精准分析学情,实施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特别组织了150名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编写优质教案、精准习题,实现教学资源和精准作业习题区域共享。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用,严控作业总量,落实作业辅导,让每一项作业“作”有所得、“作”有所乐。
一增,增课后服务。2018年起,两江新区率先在全市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学生免费,政府买单,近5年总投入2.050亿元,实现课后服务高质量、全免费、全覆盖。在课程供给上,组建课程研发队伍开发1000节精品课程资源,组建1200个社团课程,提供内容丰富的科创课程、小语种课程、体教融合项目、“智慧劳育”工程等,充分满足学生多元个性成长需求。
一提,提教育质量。两江新区持续深化多元办学改革,成立5个教育集团,与区外22所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等,扩展优质资源覆盖面;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智能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建立起以教师学生智慧素养为核心、教学全过程智慧运用为手段、校园智慧治理为环境的两江智慧教育体系。
随着“双减”落实落地,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家长思想负担减轻,全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有调查显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均超过98%。
王小寒 朱朝燕 黄丹 图片由两江新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