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交叉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在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的激荡与交互中日益融为一体,给人类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带来根本性变革,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唯有全面普及科学知识,深入培育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才是我们深度拥抱与融入高科技时代,进行科学创新与技术创造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已无孔不入地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科学文化意识广泛觉醒,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对科学无动于衷,而应该是回顾科学历史,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这也是当下科普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由著名学者吴国盛教授所著的《科学的历程》恰逢其时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喜欢徜徉于科学知识海洋的读者对吴国盛教授应该并不陌生。吴教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是19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科技哲学界的年轻学者。15岁就读于北京大学,33岁尚在攻读博士时就被破格评为中国社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其博士论文曾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吴教授将学术热情作为对自己的要求和承诺,学术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第一本译著《自然的观念》开始到2018年《科学的历程》第四版出版,共计有30部著作问世。在这些著作中《科学的历程》无疑是其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科学的历程》作为一部普及性科学通史,开篇立足于读者视角,阐明了科技时代的今天学习科学史、普及科学知识的重大意义。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讲:“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了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我们已经对科学无动于衷,而恰恰在此时,我们需要回顾科学的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阅读科学的历史将使科学时代的人们变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将世界五千年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放在人类社会历史、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的长河中加以审视,这有助我们认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价值。所以作者认为:“科学对人类的命运影响如此之大,而我们对科学的本质也许还缺乏认识,这应该引起高度警醒。了解科学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进而从自然史到文明史、从东方古老文明的缘起到西方科学精神的起源,以理性与感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维度阐明了“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技术所开辟的意义世界中突现的一种高级的文明形式”,它们在人类文明史的恢宏画卷中,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的历程》以时间为序,从古代科学的起源到近代科学的诞生,再到科学的深入拓展与全面发展,直到20世纪高技术时代新兴科学的产生。作者带着我们完整回溯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是科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蔓延,并处处闪耀着文明光辉的历程,在欧洲黑暗年代(公元6世纪至11世纪),自然科学确实处于沙漠状态,但是同一时期,阿拉伯人却建立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时期只持续到了12世纪,而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持续上升到了17世纪。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著称的四大文明传入欧洲,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量。
当我们陶醉于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种种迷幻般生产生活的同时,作者在本书中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与19世纪人们对科学时代即将到来的欢呼不同的是,我们陷入空前的忧虑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科学的神灯持续创造出一个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推动着社会文明进程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困境也日渐突出,“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核扩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破坏,均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该书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哲学沉思紧紧相融,告诫我们在享用科学技术带来的福利的同时,必须思考科学的发展方向,将科学的生命与人类的未来有机结合,激活科学的精神实质,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