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岁末烟火气无限的三峡情愫 厚重的家国情怀2023,我想去海岛写作野草滩,蝶飞鸟鸣濯水清兮濯吾心
第016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最爱岁末烟火气
无限的三峡情愫 厚重的家国情怀
2023,我想去海岛写作
野草滩,蝶飞鸟鸣
濯水清兮濯吾心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濯水清兮濯吾心

文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拜访重庆黔江古镇濯水,奔着的就是这个独特地名,总感觉这千年古镇这美丽的阿蓬江会与屈原会与孔老夫子有关——孔子曰: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事实上,屈原和孔老夫子都没有到过古镇。

  濯,洗之意;水,洗之物。濯水,还有比这更清新的地名?

  在中国有一条唯一自东向西流淌的江,那就是美丽的阿蓬江。因为美丽的阿蓬江,濯水古镇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成为这无数水码头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驿站。

  作为川黔两省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作为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舟楫帆影,汇于濯水,商贾乡民,交易于市。我们的父辈祖辈不管是从彭水到龚滩,还是从龚滩到彭水,行路的人们都得必经濯水这方水陆码头,投向店铺林立、酒旗飘扬的古街,枕梦之后第二天再踏旅程。旅途的劳顿,风霜的凄厉,一碗罐罐茶的等待,一碗绿豆粉叶儿粑马打滚的等待,一碗濯水咂酒的等待,一方梦枕的等待,就有了力量,有了渴盼。濯水,成了行路人多么温馨的一方枕梦之地,成了旅人一方多么幸福的驿站。

  在阿蓬江清澈的浪花声中,走过古老的青石板街,看看山,望望水,曲径通幽处,青石板路温润如玉。碧波荡漾里,白墙黑瓦倒映其中。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当铁路、公路、飞机这些现代化的交通不断缩短我们的时空和距离,今天在路上的人们已经很难有古人这般“断肠人在天涯”的行路感受。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各地兴起一股古镇游的热潮,那就是怀念,那就是回望,那就是对历史长河的凝望。就像我眼前的濯水,聆听大门上那些古老朴素的对联,抚摸石碑之重、阿蓬江之清、古道之长,所有的世俗,所有的浮躁,所有的烦闷,在这条古老的老街上,在那些古老对联的教诲中,在这清清静静的河水中,不濯缨,不濯足,濯洗的是那颗在历史的沟壑中沧浪得苦涩的心。

  濯水,枕梦之地。濯水,濯梦之地。

  走进濯水,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镇的戏楼。

  把一座戏楼作为一座古镇的封面,这在我拜访的古镇古城中的确是第一个。

  一个地方的美酒、香茶是一个地方山水风物、风土人情的浓缩和升华,品尝的是静的美。一个地方的古戏则是这方乡土生活的剪影,欣赏的是动的魂。张扬一台戏欢迎你,给你一个激昂的心调,足见濯水人的豪放和艺气。

  更为让人惊异的是濯水独特的“后河古戏”,以一种“半台锣鼓半台戏”的激昂传达濯水人心中的悲欢,让人过耳难忘。对于那古戏、古戏楼我实在没有妙笔去描述,因为再美丽的描述也不及那戏楼处处的古老对联的讲述——

  “古镇澜回,千声犹荡土家韵;高台风起,百载远惊巫峡云。”

  “两水润新园,绕岸轻波堪濯足;七弦萦古镇,连台好戏可清心。”

  “丝弦醉月,水袖裁云,演古镇传奇,半台锣鼓半台戏;韶乐绕梁,霓裳焕彩,添武陵神韵,百代风骚百代情。”

  品读这些深邃的古老对联,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伫望戏楼,濯水人的“后河古戏”、山歌、哭嫁歌、木叶情歌濯心濯耳,余音绕梁,但是这绝不是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古镇兴盛不衰的原因。中国人好逐水而居,中国的历史以及经济繁荣都是从江河开始的,那就是河流文明。因为美丽的阿蓬江而让酒旗飘舞,生意兴隆。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才有经济的繁荣,商贸的繁荣。

  在濯水有“樊家的锭子,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余家的顶子”四家之说,足见这四家在濯水的分量。

  我无法用笔去描述那些融合土家特色建筑的庭院、柜台、榨油房、酿酒房,我只能从这些古商号大门上的对联去遐想那些曾经的繁华和濯水人对“天理良心”经营理念的讲述。今天的古商号虽然没有物质的繁华,却有精神的濯洗,大约这也是濯水多次更名都少不了那个“濯”字的原因。

  汪家是濯水古镇商业的领头羊,事实上汪家的银子应该是詹家的银子汪家的院子,应该是很早的招商引资,只不过,詹家不是招来的,是自己走来的。

  “徽商不呆家,经商走四方。”“走四方”寻找投资商机的徽墨制造商詹氏家族,像一粒卷在风中的种子。那阵风从徽州婺源卷起来,一路翻山越岭,看见这条江,看见这汪水。载着詹家过来的那条船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那条船没有丝毫的改变。身边阿蓬江的水一路向西,流了一年又一年,没有丝毫的改变。詹氏家族的詹信安却改变了,他把钱投向这里,把心安放这里。一路江多水多码头多,这方濯水的古镇给了这粒种子落根的动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濯水良好的投资环境给了这粒种子生根、发芽、生长的呼唤。

  在汪家的大门上,有这样的对联:

  “雕梁画栋,不铆不钉,喻众人不伪不斜不诈;阔门豪宅,大开大合,装天下大人大义大忠。”

  “成以勤,节以俭,看檐翘廊回,珍藏两字传家宝;立于信,行于诚,任客来商往,通用一篇致富经。”

  朴实、纪实、说实,没有好高骛远、气吞山河的盛气凌人,只是表明我的房子就是这么修的,我的诚信不是给人看的,我就是这么做的。

  诚信不仅是濯水商人秤杆上的一粒准星,更是检验人们为人处世的标尺。

  在和汪家大院相隔不远的樊家大院,“深径绕庭轩几历沧桑犹存一院坚贞气,敞厅留岁月屡经霜雪未泯千秋侠义风。”这是和古镇其他古院一样的注脚。

  樊家有钱了,他用钱开办“濯河坝讲堂”,讲堂前有开放式凉亭,据说是当地乃至全国都鲜见的开放式讲堂。樊家有钱了,但是樊家的大院既不设大门也没有售货的柜台,就和古镇的街道一样。正是樊家人博大的胸怀,才有了“濯河坝讲堂”这所让濯水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精神殿堂。

  走过讲堂,只要你细心聆听,抑扬顿挫的讲学声,总会穿越时空而来。

  在濯河坝讲堂凉厅之外,当街立着一块1米多高、宽约半米的石碑,他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阴刻着“天理良心”四个大字,这是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我不想去追究那早已斑驳的“天理良心”四个字出自于哪里,但我敢肯定,那四个字是用青石刻写出来的,更是濯水人用诚信铸造出来的。

  石碑斑驳,字魂永在。

  我们行走在这条古老的街上,我们和那些远去的人们同处在一个空间里,只是时间已是不同。隔着久远的时光,我们能看见他们生动的身影,能听见他们喧哗的市声。一个小小的古镇,居然拥有万寿宫江西会馆、万天宫江浙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可见外来客商之多,经济之繁荣,足见地之灵。一个小小的古镇,能走出全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化学家,足见人之杰。

  天理良心,濯水濯心。

  澄江如练,阿蓬江的水缓缓西流。面对一条倒流的江水,纵然时光可以倒流,天理良心不可倒转!

  事实上,同着中国很多的古镇一样,今天来来往往的人群不再是为了生计为了奔波,更多的是为了心灵,为了感受那曾经温馨幸福的慢生活。山水是可以用手机徐徐留下的,人文却是必须用心细细品读的。我们不期望古镇的老街能够再次创造曾经的辉煌,但是走过古镇走过老街,老街的故事就会像阿蓬江水一样在流淌,流进古镇人的血液里,也流进我们的心里。

  在龚滩古镇,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他笔下的龚滩说:“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

  其实,吴冠中应该先到濯水。

  走进古镇老盐行客栈,主人冲上清茶,端来团子粑、冲冲糕。聆听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品尝小镇淡淡的清茶和美食,我们宁静如诗。陪同的朋友说,今天下雨,街上游客较少,要在平时,真还难得有这般的清静。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水,濯去世间陈杂,也濯去浮躁人心。繁华也好,清寂也罢,不变的是古镇的天理良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