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和遵循。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劳动使人和动物具有了本质性的区别。正是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以形成,人类最终从自然界或自然状态中挣脱出来,获得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向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的五种精神之首就是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凡是劳动,就有奋斗。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要大力弘扬“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劳动不停止、奋斗不停步,就必须讲奉献。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饱含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表现为将个人理想融注于国家梦想、将汗水倾洒于党和国家的奋斗事业。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要有创造精神。弘扬创造精神,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以革故鼎新的姿态,以舍我其谁、敢为人先的魄力,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创造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更要强调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这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全社会必须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大力弘扬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的精神。从内涵上讲,这五种精神是关于劳动的动机、作风和结果的统一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标识;从作用上讲,弘扬五种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在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认知规律,强调实践观点,使这五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干事创业的主旋律。
要注重学习内化。这五种精神是中国人民所创造并在悠久民族历史中孕育而成的精神。我们弘扬五种精神,就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全面准确把握五种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坚决避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保五种精神真正成为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行为的准则。
要强化实践养成。精神生发源于特定的社会实践,成功的精神教育必须指向实践。弘扬五种精神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要坚持不懈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实践中更好感悟五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用以指导规范行为,注重自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成为弘扬五种精神的积极践行者。
要发挥典型示范。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在弘扬五种精神上作出表率,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这深刻启示我们,弘扬五种精神,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抓好公众人物这个关键,发挥好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弘扬五种精神,形成标杆效应,带动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要促进社会协同。弘扬五种精神,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弘扬五种精神摆在重要位置,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把弘扬五种精神的要求融入各自工作中。要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中,大力选树宣传表彰先进人物,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使弘扬五种精神蔚然成风,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分别系江津区规资局、江津区委网信办干部)